有这样的一个小县城,居然能够走出来32位院士,将近100位的大学校长,一万多名教授,光是这样听起来,便觉得非常的神奇,那么这样一个超强的县城究竟是哪里呢?
有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因此能够培养出不少经世之才,它便是江苏的一个县级市宜兴,这里是一个具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从古至今便有着非常多有名气的学士从这里出现,目前中国有很多院士都是在宜兴这个地方走出的,因此宜兴被称之为中国院士第一县。
“人杰地灵”
千百年来,中国人讲究“人杰地灵”的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而且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当中我们总能感受到自然环境所带给人的愉悦。回顾历史的确如此,优秀的文人雅士往往孕育在山清水秀之中。宜兴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毗邻太湖地区,水资源极其丰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优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交通也是四通八达,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古人为求学经商途径此地,极易被眼前秀丽的自然环境所吸引而定居于此。
据历史的记载,苏东坡先生曾在这里开创学院进行讲学,这也因此为宜兴的耕读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上这里在我国古代以科举制度为重的时代,总多读书人苦于钻研四书五经,但能够功成名就的却极为少数,但仅宜兴这里就曾出过超五百位进士,有十余位丞相。从那之后,全国各地有因为宜兴的风光而来,也有因为苏东坡讲学的名气而来,但不论何种原因,他们的到来让宜兴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演进中更为浓烈。
学习之风
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让宜兴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有了浓厚的学习之风,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宜兴当地形成了许多有名的学术家族。例如在我国航天领域颇有造诣的唐西、唐立父子,两人在学术界被尊称位“父子院士”。还有文艺体育界的台球名将丁俊晖,绘画大师徐悲鸿,吴冠中。这些人在各自领域成了领头羊,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1924年时,孙中山便提出了将中央学术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的构想,正是因为这个构想,也开始了中国的人才聚集。宜兴之所以能够走出这么多的人才,还是因为宜兴的历史底蕴非常丰厚。
在秦朝之时被规划为会稽郡,后来到了宋朝之时才改名称之为宜兴,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变过。这个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环境优美并且处在江苏浙江安徽这三个省份的交界处,可以说无论是从地理方面还是从自然的资源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宜兴的"陶文化"不断地发展、壮大,而闻名的"紫砂壶"也产自宜兴。在此之后,宜兴的陶器制造产业,凭借超高的品质和不断地发展创新,销售的效果几乎可以与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相比肩。
宜兴这个地方自古便推崇学业,并且有非常多的宗族祠堂建立了资助贫困学子的项目,他们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等他们考取功名以后,那么还是会回到宜兴这个地方回馈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因此它们这里的学风非常优良。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平庸的人,他们的人生失败于他们的懒惰,天资聪颖的人,他们的人生失败于他们的骄傲。而造就他们的懒惰或者骄傲的,环境是一方面的因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环境的重要性。
宜兴之所以可以走出那么多的人才,和总体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从小接触到学习的正面能量,这是从小时候抓起,长大后又明白了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养成了以后的思想规范。
人们常说,文化养人,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宜兴的文化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座城市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被文化所熏陶,被文化所浸染,岁月会逝去,财富会贬值,但唯有知识文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