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滕子京从岳阳楼出发
——余三定 、王京忠评黄军建《为什么是滕子京》走笔
余少华
序言
斯楼之雄兮,滋天地精华日月同辉;
斯楼之美兮,凝历史风烟俯仰乾坤;
斯楼之宏兮,揽八百里洞庭湖波荡人心魄;
斯楼之撼兮,集五千年文化气象慧雨浩天。
斯楼:岳阳楼是也。
凌岳阳楼俯瞰:其纵横吴楚之眼界;接天蔽日之胸襟;波澜不惊之气度;无不以折服。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赋《岳阳楼记》使之广泛流传。其忧乐精华激励着历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砥砺前行,将忧乐精神发扬光大。
【图为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景区双公祠内滕子京蜡像】
岳阳楼雄地之岳阳人,承先人衣钵,饮洞庭之水,聆湘楚大地之古韵,启聪明之智慧,凭深厚之底蕴,传神之妙笔,为新时代描绘出了又一个时代之文化赞歌。
大任降于斯兮,佑我传统;英才聚于斯兮,昌我国学;事业系于斯,规模以宏;学问钟于斯兮,百年树人。
东来紫气临焉,有识之士聚焉。今有余三定、黄军建者高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逐先贤滕子京,于岳阳楼启航,携帝京之王京忠,连同老记者北京之家群,后继有人余鹏翔将军及众诗人,凝浩然正气,做时代潮人,踏着金秋之大地,走进辉煌之历史,奔向迷人之未来……
【图为滕子京与范仲淹】
站在2024年金秋十月温暖的阳光下,站在北方香公馆小区河流的桥上,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有木芙蓉的眼睛带着羞怯在眨动,也有成行的岸柳随着风中小鸟的欢鸣,不停地婆娑起舞。
凭栏眺望,透过高楼大厦的缝隙,几朵流云正带着他乡游子我的心绪,在努力挣脱远岫万分的留恋。一行雁字是头顶最完美的诗行,平仄成时空,携带我的思念直奔洞庭湖,直奔岳阳楼。
因为就在这几天,岳阳正在开展一场如火如荼的“名楼文化宣传周”活动。作为一名多年行走于新闻界文化圈的老猴,憾身在京城未能参与。人虽不在岳阳,但心与岳阳楼同在。尤其是阅读欣赏了朱培高大师分享在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岳阳日报云梦周刊专版的多篇有关滕子京、有关岳阳楼的文章后,心潮起伏更如洞庭波涛汹涌绵延。
正午的秋阳照得浑身暖融融的。我的仰望,涉过时空,穿越千山万水,飘然地洒在洞庭湖边蒹葭苍苍的水面。
此时的岳阳楼外,洞庭湖边的木芙蓉也是花团锦簇,香气缭绕。
恍惚间,手持书卷的滕子京,正从云雾深处的岳阳楼向我走来……
2024年10月22日中午,瞭望中国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辑,原中国城市新闻报的老顾问,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教授王京忠在群里连发了三个振奋人心的文档。一个是《中经总网》,一个是《今日头条》,一个是《中宏网》。
大学者余三定教授在这三个传媒发表的署名文章是: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以及王京忠教授的读后感怀文章:高屋建瓴的引领——读余三定教授之“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感怀。这两篇文章一经发进老记者北京之家群,便引起群友们的热议并纷纷表示要好好阅读学习。
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
——评《为什么是滕子京》
文/ 余三定
黄军建的《为什么是滕子京》(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厚重的、有分量的、有独特发现和独特见解的优秀著作,我为作者所下的真功夫而感佩,为作者所掌握资料的全面、深入而点赞,为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精湛的、有深度的评价而服膺,为作者自然、独到的文笔而叫好。充分地掌握史料,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全面具体地还原滕子京不平凡的一生,让读者了解到有关滕子京的“全豹”,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最大成功。我们知道,虽然滕子京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但关于滕子京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且不少记载语焉不详。本书作者下大功夫、花大气力,穷尽了几乎所有史料(包括当时的人和后人的记录与评说),终于将滕子京七岁丧父,凭苦读进士及第,靠实干官从五品,后来六起六落,特别是在岳阳任职期间“三年五件事”,真正达到了“政通人和”的美好境界,最后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56岁去世的坎坷且不断进取的人生具体地、具象地描绘出来了。并且,作者对一些过去扑朔迷离的、有争论的问题,能拨开迷雾,讲出道理,揭示出真相。“滕子京因何被贬”一节,写滕子京升任刑部员外郎,兼任泾州(甘肃泾川北)知州,圆满完成了四年多的防御西夏东侵的任务后,晋任京官天章阁待制,此时却有人举报在泾州时有15万缗公使钱被滕子京据为私有。作者分析得出结论说:公使钱本就是因惯例可使用的,滕子京在战争结束后,花一些公使钱,一边犒劳边关将士,一边抚恤遗属,祭奠英烈,是顺大义、服民心的正确举措。这样充分尊重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解析,是很有说服力的。书中第六章“战蛟龙抢筑堰虹堤”写滕子京在岳阳修筑堰虹堤的事迹。当时欧阳修撰有《堰虹堤记》,但滕子京在岳阳时是否真正修筑过堰虹堤,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此堤仅仅是拿了方案,请人写了记;有人认为,修堤的料备足了,但此时滕子京迁升苏州,未及修筑;有人认为,修了一半而停,被水冲而湮;等等,存在多种说法。作者在书中对此作了如下分析:从古至今,岳州当地官民,多数人认可,滕子京是修了堰虹堤的,只是年代久远,加之洞庭湖水势巨大无比,堰虹堤也许修竣不久,就被大浪冲刷殆尽。接下去,作者继续说道:“堰虹堤无论是已修、拟修、计修、疑修,结论都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滕子京谪守巴陵三年,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政绩斐然……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君、忧民、忧官、忧己、忧天下的‘忧乐精神’,永远是世人的楷模。”这样的理解、分析和结论,可以说是充分尊重史实,实事求是,不妄下断言,说服力很强。书中第八章“使绝招重修岳阳楼”,写到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范仲淹撰写时到没到过岳阳,这是个一直有争论的问题。作者经过系统考证,明确肯定:“尊重史实,范仲淹真的没到过岳阳。”那么,范仲淹为什么在没有到过岳阳的情况下写出《岳阳楼记》呢?作者认为,是滕子京写给范仲淹的一封信《与范经略求记书》“催生《岳阳楼记》分娩,成为《岳阳楼记》‘母本’”。作者对自己的上述观点做了四点论析,可谓有理有据,充分说理,令人信服。
边叙边议,用现代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对史实作出恰当的评点和评价,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又一成功之处。《为什么是滕子京》实际上是一部关于滕子京的评传,全书充分体现出了“评传”的“评”的特色(既有“传”又有“评”)。第七章第一节“破‘楼’淘金,‘片石韩陵’成孤本”,写滕子京费尽心力终于编印完成《岳阳楼诗集》后,作者有这样一段联系现实的尖锐议论:“生在当今太平盛世、美好光景的我们,不时耳闻目睹一些在国家改革开放中读了书或发了财的人们,不少人忙着移民、拿绿卡,或在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购房置地,这并无过错。而令人气愤的是少数名校名院毕业的‘公知们’数典忘祖,诚信无存,信仰无存,祖国无存,底线无存,个别人甚至卖国求荣,成为国人的不齿,在这样的时候,怀想滕子京当年不顾身病,还埋头在故纸堆中,加班加点、不求回报的辛劳与付出,个中滋味令我辈心酸。”作者这段将当今现实的某些丑陋与滕子京的高洁进行对比的议论,让人震惊、震动、震撼。第十一章第一节“虹吸效应,‘天地无穷只此楼’”,这样评价、赞颂范仲淹、滕子京的高尚人格和出发点:“他们二人都是完全知道‘记’文的作用的,‘记’文不是压到箱底的收藏品,不是只给滕知州一个人欣赏的;是要挂出来、贴出来或者刻出来,让游人阅读朗诵的……他们希望每一个读到《岳阳楼记》的人,都能把握好晴天,利用好阴天,约束好晋升,平衡好退隐,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的议论既是理性的、有深度的,又是深蕴真挚情感的、特别感人的。在同一节后文中,作者还富有创意地提出了“归零”的人生命题,作者写道:“在人生的要紧几步必须要有归零的心态,思想上从零开始,行动上从零做起,放下阶段性胜利的包袱,保持冷静的头脑,一步一步前行。”我以为,作者有感而发,在这里提出的人生的“归零”命题,具有积极向上、永不止步的人生哲理意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回味消化。
文字的自然、晓畅、简洁,富有抒情意味,富有感染力,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第三个成功之处。第六章“战蛟龙抢筑堰虹堤”开头这样描写洪水暴发时的洞庭湖:“超量的积水滞留在湖里,难以外排。这时候,乌云密布,大地抖动,洞庭湖像一个巨大的洗脚盆,风在呼啸,水在翻滚,冲天巨浪相互打斗,冲撞,挤压,然后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可吞噬万物的漩涡,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轰鸣,简直就是天翻地覆,天旋地转。如果再遇到长江倒灌,洞庭湖日日看涨,地壳运动就开始了,瞬息之间,延绵不断的湖滩,一望无际的湿地,广袤无垠的芦苇荡,纵横交错的河塘网,景色秀丽的云梦泽,霎时就变成梦里水乡了。”这里对洞庭湖洪水的描写用语丰富、多样,非常具象、逼真、生动,能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之感。第十章第一节“筚路蓝缕‘天下四绝’流播九州”的结尾写道:“郭沫若书写的‘岳阳楼’三个大字,也于1961年10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915年后悬挂于岳阳楼三楼楼额之上。《岳阳楼记》如一道彩虹,闪亮登场,闪烁于岳阳楼。这朗朗之声,越过长江,越过黄河,越过三山五岳,传遍九州,传遍大地,传遍江湖,传遍九霄,久久不息,声声不息。”这里是叙述,也是抒情;是论说文,也是散文,还可以说是诗歌。第八章第一节“别出心裁,‘众筹’劝捐资财建新宇”,写岳阳楼重修以后举行庆典,作品中这样写当时的滕子京:“滕公目睹此场景,感慨万千,他招呼完了各方嘉宾,来到楼前的庆祝会场主席台上,看到这宏伟的楼,看到这万头攒动的会场,看到这堆满笑容的民众,心中感慨一涌而出,悲怆、激越交织在一起,他深情说道:‘今落成之日,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凭栏大哭,才能释心头之苦,溢心头之喜,开心头之望。说罢泪水盈襟,撕心裂肺。”这段对滕子京心理和行为的描写,肯定是作者的想象和虚构,但我们仔细体味、琢磨,觉得很符合滕子京当时所处的此情此景,感觉到很真实,很自然。
【图为余三定教授(左)和当代作家黄军建。】
数十年来,作者黄军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致力于岳阳地方文化,特别是岳阳楼文化的研究,已经出书数十本,成就卓著,影响巨大,这部《为什么是滕子京》可谓是他关于岳阳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必然会在岳阳文化和岳阳楼文化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在此为之鼓掌、点赞。我还要指出一点的是,作者写作此书,除做了长期的资料准备外,此书初稿写出后,又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进行了多次的反复修改,有的地方完全是重写,作者这种精益求精、特别认真进行学术研究的态度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称道和学习的。
高屋建瓴的引领
——读余三定教授之“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感怀
文/ 王京忠
余三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多年来,他撰写了很多有思想有内涵,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文艺评论。无论是对当代文坛的文风,以及当代人思想意识形态的警醒与熏陶,都起到了引领与指导作用。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阳光温暖而明媚,是北京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大街小巷两旁,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季节的馈赠。就在这丰收的季节,我有幸又品读学习了余三定教授的又一篇新的文艺评论,这是他为当代作家黄军建的大作《为什么是滕子京》撰写的评论文章。
从余三定教授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章中,我读出了他宏远的思想境界以及超脱于文字之外的寓意。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
首先,文章的框架清晰,构思清奇,用词凝炼,意境高远。
在文章的开篇,余教授就以凝炼的语言对作家黄军建的文章进行了高度的肯定与概括,他说:“是一部厚重的、有分量的、有独特发现和独特见解的优秀著作,我为作者所下的真功夫而感佩,为作者所掌握资料的全面、深入而点赞,为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精湛的、有深度的评价而服膺,为作者自然、独到的文笔而叫好。”多么震耳发聩的语言啊,这是对著作进行了深入的认真细致的阅读理解后,进行了高度的提炼与浓缩,最后又将精华部分以最凝炼的语言道出。这里不仅是对作者的高度评价更是读者的福音。通过余三定教授的分析评论,让黄军建先生的文章立刻在读者脑海中提升了一个高度,对读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作用,引领着读者更有兴趣读下去。可见,只有深怀浓郁深厚的文字、文化底蕴之人,才具有如此高超的概括能力与语言技巧。
此外,余教授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在框架的构思中又将文章精分为三部分,使读者阅读学习起来更加清晰有针对性,这也是文章的匠心巧思。比如:“其一,充分地掌握史料,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全面具体地还原滕子京不平凡的一生,让读者了解到有关滕子京的“全豹”,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最大成功。其二,边叙边议,用现代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对史实作出恰当的评点和评价,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又一成功之处。其三,文字的自然、晓畅、简洁,富有抒情意味,富有感染力,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第三个成功之处。”通过精分的这三部分,使读者在阅读时因确定而不盲目;因引领而高效;因高效而达事半功倍之效果。
其次,超脱于文字之外的情怀最感人。品读学习余教授的评论文章,总有一种感动溢于心底,眼眶,禁不住会发出赞叹。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一种超脱于文字之外的大思想,大智慧,大情怀。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了文章就会与我有相同的想法。比如余三定教授先是这样写道:“滕子京七岁丧父,凭苦读进士及第,靠实干官从五品,后来六起六落,”这是什么呢?这种个人境遇堪称小情怀。是组成社会细胞中最为微小的单位,即个人、家的展示。然后,余教授继续写道:“作者对一些过去扑朔迷离的、有争论的问题,能拨开迷雾,讲出道理,揭示出真相。”那么,通过教授的提炼描写,之前的个人情怀通过一个问题,一个事件,一个社会来展示。接下来,我们继续看教授是如何升华这份情感的,他写道:“滕子京是修了堰虹堤的,只是年代久远,加之洞庭湖水势巨大无比,堰虹堤也许修竣不久,就被大浪冲刷殆尽。”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余教授继续分析,他说:作者继续说道:”堰虹堤无论是已修、拟修、计修、疑修,结论都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滕子京谪守巴陵三年,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政绩斐然……”写到这里,读者就十分期待了,教授究竟要说什么?那么下面教授引用原作者的话可谓点睛之笔,“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君、忧民、忧官、忧己、忧天下的‘忧乐精神’,永远是世人的楷模。“至此,读者是不是也同我一样,从教授的分析评论中,读出了情怀的升华,亦即从个人情怀到家国情怀的蜕变。
最后,尊重历史才会更好的走向未来。通过阅读,我们就会发现余教授在谋篇布局中的高明之处。正因为这份高明,我们在余教授简练的描述中,似乎看到了一列承载着古老中华文明的列车正穿过历史的长廊向我们行进。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之前的疑惑一个个在面前解开。比如,关于范仲淹究竟到没到过岳阳,登没登上岳阳楼这个问题,史上一直都争论不休。而通过教授对黄军建先生文章的分析讲解,我们得到了答案,教授写道:作者经过系统考证,明确肯定:“尊重史实,范仲淹真的没到过岳阳。”在一锤定音之时,又给予了充分解释。解释什么呢?这是我的疑问也是读者的疑问,就是,“范仲淹为什么在没有到过岳阳的情况下写出《岳阳楼记》呢?”余教授接着分析道:作者认为,是滕子京写给范仲淹的一封信《与范经略求记书》“催生《岳阳楼记》分娩,成为《岳阳楼记》‘母本’”。作者对自己的上述观点做了四点论析,可谓有理有据,充分说理,令人信服。这种抽丝剥茧,直到找出最后真相的分析讲解能力真乃非常人能为啊。
余三定教授的文艺评论,在针对所要评论的文章时,能够从主客观方面,充分的、清晰的、有理有据的、阐述益于读者接受的自己的观点。不浮夸、不枯燥,这种高屋建瓴的引领,是时代之幸、文坛之幸、我辈之幸!
时间仿佛静止。坐在香公馆十六层自家书房的我,也有芙蓉花淡淡的香气源源不断的从窗外拥入,花仙子们是嗅到了教授们的书香而纷沓而至?还是被黄军建先生用大量笔墨描写的人物滕子京所感染?我想,应该是两者皆有之。万物皆有灵,当余三定,王京忠两教授及黄军建先生,他们将传承优秀文化真正落到实处之日,便是万物敬仰,天地生辉之时。
随着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的评论文章发入群中,伴随着芙蓉花香气的,是黄军建先生率先的点赞发言及群友们热烈而有序的互动:
黄军建:大家王京忠先生的美文,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其精彩的语言,其清晰的思维,其维妙的组合,令人如见其人,如晤尊颜,一种仁文美,文字美,语言美,思想美,艺术美充盈于我的胸间,化于我之心房,融于我之血液,感激、感谢、感恩于未曾谋面之尊师,此致敬礼!
余少华@京忠智库V04 :尊敬的王教授您好!收到。十分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和深切关照!您又一次亲自为大学者@余三定的评论写文章,并发表在中经总网等媒体上!这次余三定教授写的文章是评论大作家@黄军建 的长篇巨著《为什么是滕子京》。在此,我代表尊兄余三定教授、老朋友黄军建作家,向我们老记者的老顾问您致以崇高的敬礼及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我们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的作家、诗人,以诗词联的形式为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大家捧捧场吧。
郑爱阳@京忠智库V04 :紧张拜读中,教授出品必定精品!
京忠智库V04@黄军建@余少华 @郑爱阳 :多谢赏识与关注京忠!
还是我呗@京忠智库V04: 欣赏王总,三定教授大作,学习了!
郑敏@京忠智库V04: 欣赏学习王教授余教授大作,向您致敬!
紫凝@京忠智库V04:给教授们点赞学习!
余少华:非常感谢亲们的捧场!正在忙着弄饭吃,先祝大家午餐愉快!下午了向亲们学习!
午后的阳光在地下拉下了斜长的影子。伏在窗前的太阳懒懒的困倦的样子可爱极了,纵是如此太阳却依然未舍得离开。我想它是怕错过群内的精彩吧。
正凝思间,一声清脆的布谷鸟鸣提示音又从手机平板传来,透过银屏传来的是带着大海味道的一首诗,来自辽宁的刘悦老师第一个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
读王京忠教授评余三定教授的
《为什么是滕子京》有感
还是我呗
书香融入桂香中,意境浑然自不同。
军建文章三定论,才惊智库笔犹丰。
评语:刘悦老师的七言绝句韵压平水上平一东,诗句韵律铿锵,韵味十足。记得宋诗人朱淑贞有诗句云“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以花香之浓辉映书窗之雅,相得益彰,美轮美奂,时光都为之惊艳。而此诗的起句化典无痕,以“书香”“桂香”交代时间事件,语言简洁明快。承句衔接紧密,提升了起句的高度,又为转句做好了铺垫。“浑然”,语出宋·周密《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完全、不可分割意。转句就顺势而为,“军建”指《为什么是滕子京》的作者,作家黄军建先生。“三定”自然是指著名文艺评论家余三定教授,转句的意思很明了,余三定评论了黄军建的文章,所达到了什么效果呢?他们的才华啊惊动了智库,智库——京忠智库的缩写,亦指京忠智库的董事长王京忠教授也。而王京忠教授也情不自禁运动他那墨迹犹丰的椽笔,写下了惊时的评论文章。作者将余三定、黄军建、王京忠三公的名字巧妙的嵌入诗中,奇思妙想也。是为——几笔豪情纵,才情思杳然。此生何有幸,尽识古今贤。
还是我呗@余少华: 余师妙笔生花精彩点评,学习了!
芙蓉花的香气依旧无影无踪地传进书房,但是与词牌叠加的花香味道您嗅过吗?如果没有,那么我告诉你,揉入了词牌墨香的花气,她的味道是甜甜的。不信,请您品鉴郑州诗人郑敏老师融入了芙蓉花香的卜算子。
卜算子/读作家黄军建《为什么是滕子京》
并余三定王京忠两教授雄评感怀
柳眉儿
三定笔如神,军建文精妙。京忠诚心赞誉真,共把才情耀。
史海论贤章,墨韵书香绕。引领文坛智慧扬,艺苑光辉照。
评语:郑敏老师这首《卜算子》以赞赏作家黄军建的《为什么是滕子京》以及余三定、王京忠二教授的评论为主题。作者用“笔如神”“文精妙”等表述简洁有力地赞扬了余三定教授和作家黄军建的文笔,“忠心赞誉真”凸显出王京忠教授评论的真诚。“史海论贤章,墨韵书香绕”用词文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中“笔如神”可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以此典故来强调三定、军建和京忠三公的文笔之卓越,如李白的诗一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上半阙分别巧妙地嵌入了三公的名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同时,通过“共把才情耀”“艺苑光辉照”等词句,生动地展现出众人在文坛上闪耀光芒的景象。
下阕从“史海论贤章”过渡到对整个文坛氛围的描绘,“墨韵书香绕”“引领文坛智慧扬,艺苑光辉照”进一步升华主题,展现出众人对文学的贡献以及在艺苑中产生的积极影响。整首词充满了对三公的赞赏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交流与探讨的推崇!
岳阳楼文化的流传之所以能够旷世而久远,是因为传承。勤劳勇敢的岳阳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他们不遗余力的穿过岁月的风雨,克服千难万阻,一代又一代,努力地传承着。莞尔小同学(郑嘉瑶)就是新生代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七绝·英雄惜英雄
莞尔
读罢京忠惊世文,
方知教授最辛勤。
锦绣华章传教诲,
先忧后乐苦耕耘。
评语:郑嘉瑶同学的七绝格律工稳,语句流畅,韵用平水韵上平十二文,声韵自然。作家黄军建先生有大作《为什么是滕子京》,余三定教授写了评论文章《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而王京忠教授又为余三定教授的评论文章写了《高屋建瓴的引领——读余三定教授之<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感怀》。首句“京忠惊世文”,即指此,“惊世”二字,可见诗人的高度评价。“教授最辛勤”,是指余三定教授,其评论文章颇有引领指导作用。“锦绣文章传教诲”,“锦绣文章”一箭三雕,分指黄军建、余三定、王京忠三公之文也。“先忧后乐”,借用范公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对三公创作精神的高度礼赞,又巧妙结合“滕子京”的主题,盖构思可谓精妙矣!
黄军建:京忠教授,三定教授,少华教授,都乃大家,我只做一件事:敬佩敬佩,此致敬礼!!!!!
余少华@黄军建 黄厅长好!非也,非也,我只是一个小学生而已--热烈祝贺您为编剧的《岳阳楼记》前几天晚上在湘公开首演!您2023年获得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成为湖南5名获此殊荣者之一。最近又出版了长篇《为什么是滕子京》。您是国家一级作家,退休前在岳阳市委市政府担任要职,官至副厅级。退休后仍然致力于地方史研究,担任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岳阳市委智库专家,市作协第四届书记兼副主席,岳阳市忧乐精神研究会长,市巴陵历史文化研究所长。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您殚精竭虑,笔耕不辍,出版作品《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智慧与启示》《不朽的忧乐》等巨著约1500万字,《不朽的忧乐》获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特别贡献奖。作为一名岳阳人,在此,我对您的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陈志辉:点赞!
京忠智库V04:点赞!
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庆历五年,滕子京将几近破败的岳阳楼重新修缮,使得这座岳阳地标式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
之后他又邀请范仲淹范公为此楼题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因此,岳阳楼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名楼”。而湖南诗人郑爱阳,正是沐“天下第一楼”的阳光而成长起的中年诗人。
读黄厅长《为什么是滕子京》
并三定京忠二教授雄评有感
郑爱阳
卓尔黄厅才种玉,
南湖妙笔已生花,
京忠智库甘居后?
锦绣文章无际涯。
评语:郑爱阳老师的七绝用仄起仄收式,格律工稳,韵用平水韵下平六麻,声韵和谐自然。诗歌礼赞黄军建厅长、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的大作。首句赞扬黄军建厅长的大作《为什么是滕子京》,“种玉”典来自《搜神记》杨伯雍,原指缔结美好姻缘,这里指写下好文章,与诸公喜结文字之缘。次句礼赞余三定教授的文章《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教授有南湖藏书楼,故云。“妙笔生花”用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李太白“梦笔生花”典。三句礼赞王京忠教授对三定文章之再评价——《高屋建瓴的引领——读余三定教授之<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感怀》。“锦绣文章无际涯”礼赞三公之文,是对全诗的总结。七绝脉络清晰,想象丰富,用典精当,文采斐然,诚为佳作也!
从岳阳楼上向北眺望,穿过层层云海,当目光停留在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之巅,那里是儒家文化发祥地、孔子的故乡。而紫凝老师便是成长于这片土地上的中青年诗人。
题余三定 王京忠评黄军建
《为什么是滕子京》
紫凝
军建文才岳阳史 ,三定品评,建瓴于高屋;
京忠妙理洞庭波,一番锦绣,添彩此华章。
评语:陈瑜玉老师的对联礼赞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厅长之文。对联平仄协调。上联三个分句,尾字平仄为“仄平仄”,下联三个分句,尾字平仄为“平仄平”。上联首句“军建文才岳阳史”,后五字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俗称“锦鲤翻波”,据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幅楹联“新年纳余庆”即为此种格式。上联礼赞作家黄军建、余三定教授的大作。黄军建的《为什么是滕子京》,讲了岳阳的历史,三定教授对它的评论文章,高屋建瓴,颇有启发。下联礼赞王京忠教授的评论文章。“妙理”如“洞庭波”,化抽象为形象;“一番”对“三定”,构思精妙;“添彩此文章”,结合上面二公之文,收束全联。对联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诚为佳作也!
拨开迷雾,穿过历史文化的风烟,你会发现,岳阳楼之“忧乐精神”不仅是岳阳文化传承的衣钵,更是中华民族传承之瑰宝。其精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广泛流传的同时,也激励着四海八荒的人。山西美女诗人丫丫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读王京忠教授评余三定教授文章有感
文/丫丫
三定评书理论真,京忠军建亦文人。
豪挥椽笔英雄谱,万丈红尘倚马身。
评语:任雯雯老师的这首七绝清心有致,起笔便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开头一句借余三定教授对作家黄军建《为什么是滕子京》一书的精湛的评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承句写作家黄军建和王京忠教授也是文人。意思是说,大概由于缘分的神奇力量,让这些文坛的圣手聚在一起,让我们真正了解到滕子京“顺大义、服民心”的光辉形象,和现代社会个别丑陋的嘴脸做了鲜明的对比。转句有力,豪挥“椽笔”写得大气,宋 王安石 《英宗皇帝挽辞》:“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宋 杨万里 《送罗永年归永丰》诗:“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结尾用万丈红尘中大家有缘结识真乃倚马才,明·李开先《闲居集·钝庵赵尹征粮受奖帐文》:“奇资异质,本自天成,发迹贤科,倚马之才空冀北。”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平淡有味的风格。通过这首小诗让我们走近余三定教授,与他一样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未来的日子里,期盼能看到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和作家黄军建更多的精彩作品!
岳阳楼的忧乐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古今结合,古为今用,这也是一个新的课程。而一生戎马,以人民利益为重的余鹏翔老将军,以一词一联情寄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继承传播优秀古典文化的誓言。
沁园春
读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文章有感
余鹏翔
三定长评,京忠雅椽。军建历观,述老滕前事,名归实至,高情才识,历史重翻。李杜情怀,苏辛气概,今日文坛琴再弹。这真是,瑕不能掩玉,涤去心烦。
喜看佳作连篇。均可见、文风胜谪仙。料韵书万字,仅能观赏,故人几事,可解连环。虽是鸿儒,更多业绩,造福乡亲在里边。可知否,好修行一世,人可升天。
点评:余鹏翔将军的这首词上片叙事,历数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学者围绕滕子京一生的故事,翻开历史,凭“李杜情怀,苏辛气概”的传世之笔,为读者展示了前贤滕子京为了社稷和老百姓的疾苦,56岁就积劳成疾去世的光辉形象。使得滕子京的“忧乐”情怀得以在文章中尽情释放,亦把我们常说的传承真正落到了实处。“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这一说法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用来称赞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李白和杜甫在唐代被誉为“大李杜”,他们的诗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辛指的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辛弃疾。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他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辛弃疾则是南宋时期的伟大爱国词人,他的词作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和气节人生路漫漫。
词的下片则通过喜读篇篇佳作而展开,“文风胜谪仙”词藻华丽飘逸,展示了将军遣词造句的非常能力。“虽是鸿儒,更多业绩,造福乡亲……”等句,则是将其文风浩荡充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文达其理,理可服众,意识形态的统一,未来必然可期,走向政通人和也是必然。是为以古为鉴,以古鉴今,好的历史人物及思想,在传承中运用,在运用中继续发扬光大也!
将军阁下这首词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古人滕子京的高尚情怀,也要欣赏余三定教授建造藏书楼的高怀。让我们跟着九百多年前的滕子京及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黄军建作家一路赏花,听雨,聆风,写诗著文吧。当皎洁相遇刚强,深秋的月光,香公馆花园淡淡的清香把我们的天空骤然点亮,将尘间过往的烟火淬炼雕琢成岳阳楼惊艳的纹痕,见证久远的曾经,然后一起吟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忆那些轻言别离的人与事,用文字裁剪出一段精彩的人生画片吧!
是为——霜菊溢芬芳,凭栏眺岳阳。巨擎联手处,俱是好文章。
联·赠余三定 王京忠 黄军建
余鹏翔
岳麓引吭三定京忠评军建;
汩罗走笔砥砺前行滕子京。
余少华@后继有人: 尊敬的余鹏翔将军阁下好!十分感谢您刚才亲自为 @余三定教授 @京忠智库V04 王京忠教授@黄军建 作家填长调一首!接着又写对联一副,向您致敬!马上再向您学习!
评语:余鹏翔将军此联上下联各十三字,语感上既可拆分为四七结构,即前四后七,也可按马蹄韵律一气呵成,因韵律铿锵而朗朗上口,故而动感十足。
上联言事。以岳麓赋起,直抒。岳麓,即岳麓山,它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景区内的岳麓书院,爱晚亭等著名景观丰富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将军以岳麓起笔寓意深远。“引吭”,拉开嗓子,高鸣或高声吟唱意。吟唱什么呢?接下来,将军匠心独运,以“三定京忠评军建”巧妙的以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的名字将整件事叙述出来,可谓既凝练又俱奇思矣。至此,相信读者也与我一样忍不住击节。为什么呢?我们再从起句分析,如此深俱文化底蕴的岳麓山都情不自禁引吭高歌,可见,此次事件之意义重大,影响力之广矣。以景衬情,托物言志,言赞而不明赞,行文蕴藉,意境深远也!
下联抒发。“汨罗走笔”,又是以地名起笔。“汨罗”归属岳阳,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汨罗江因收其忠骨,葬其魂魄而名闻遐迩。有着这样厚重历史背景的汨罗都在以其独特的方式走笔,可见,此次文坛评论事件意义非凡。“砥砺前行滕子京”可视为倒装句,那么联系在一起,下联道出了深刻的历史内涵的同时,又将历史人物屈原、滕子京有机结合,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浪漫主义情怀,以及忧乐精神,时刻激励我们后代子孙,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将军的此联以散文叙事的风格,将历史再现的同时,又将现代元素融入,可谓构思新颖,厚重感极强。令我们学习的同时也在深思,起到了以古论今的警示作用。而且,将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这次活动的三位主要人物的名字巧妙嵌入,岳麓山汨罗江同为湖南风水宝地,可谓名山名水唱名人矣!赏读学习了!
余三定:非常感谢余鹏翔将军、王京忠教授和各位朋友的厚爱、关注和鼓励!!!
紫凝:将军好词佳联!
黄军建:余将军威武,向余鹏翔将军致敬!
还是我呗:老将军文采斐然,佳句频出,余少华老师点评妙语连珠,学习了!
峥嵘岁月@后继有人 向余鹏翔将军致敬!
加梦华@后继有人 :将军好词好联,向余鹏翔将军致敬!
李丹@后继有人: 向余鹏翔将军学习!
渔歌@黄军建 :向黄厅长致敬,向您学习!
彩虹@后继有人: 向余鹏翔将军学习致敬!@黄军建 向黄厅长致敬,向您学习!
黄军建:向大家学习!敬礼!
郑爱阳@余少华: 点评精彩。
杨旭@余少华 :大手笔。
峥嵘岁月@余少华 :我们老记者的老社长文笔仍然不减当年!
云中虹:点赞!
深秋的芙蓉花,以她独有的妩媚香气,加深了秋意也留下了美好。而古稀之年的余鹏翔老将军身体力行的传承传播古典文化,感动了秋,感动了芙蓉花,也感动了吴虹珠等群友。
【临江仙】
余鹏翔将军沁园春读后感怀
文/吴虹珠
教授挥毫生紫气,将军笔下深情。京忠有志淡浮名。喜看三定赋,谊厚共今生。
李杜千言皆旧话,鹏翔诗意分明。作家军建喜相迎。殷勤筹誓约,最赏是豪英。
评语:吴虹珠老师的这首临江仙,上片写群英荟萃,无论是作家黄军建写的《为什么是滕子京》,还是余三定教授对这篇文章的评论,还有王京忠教授,特别是文武双全的余鹏翔将军,这些人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也是文坛翘楚,共聚老记者北京之家群,以文会友,“谊厚共今生”。
下片进一步写了余鹏翔将军,才情如李白杜甫,“诗意分明”。而在群里发了无数个表情包的作家黄军建,更是“喜相迎”。余鹏翔将军一生戎马,笔耕不辍,虽然已是高龄,但他的文采仍然和当年守护在毛主席身边时一样,雄姿英发,“最赏是豪英”。
总得来说,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达,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滕子京对话的新窗口。在众多学者当中,他们学富五车,笔墨里寄予了自己的学识见解,使得读者能看到历史文脉。他们的风骨,让人高山仰止,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如同深秋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老记者北京之家群文学的夜空。
彩虹@余少华 :老师点评如万家灯火通明,给人一种温暖情怀,也点亮了几位教授和将军的丰功伟绩,让人肃然起敬,他们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精神值得膜拜,感动了所有人。
余少华@彩虹 :吴老师您好!谢谢!感觉这个评语没有写好,让您见笑了!
彩虹:学习了@余少华 老师!
余少华@彩虹 总想创新,却……
郑敏@余少华 :余老师的点评向来精彩,我们大家都是等着欣赏您的点评呢,您的点评足以显示您的文化底蕴深厚,向余老师学习!
岳阳楼自古就是一座地标式建筑,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正因为如此,其之涵盖范围及影响力可谓远矣。这不,广东诗人曾勇也题诗一首。
读余鹏翔将军沁园春
读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佳作有感
曾 勇
藏名嵌字笔痕轻,运气施才大雅成。
戎旅胸中丘壑在,将军何处不纵横。
评语:曾勇老师的这首七绝起承转合自然。起句写余鹏翔将军在《沁园春》词里列数了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等大咖们云集一起,围绕古圣贤滕子京写的评论文字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起句笔痕轻显淡雅,承句赞扬将军的文采过人,用意而不着痕迹。次句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转句有力,结有味。“将军何处不纵横”,让我们想到了余鹏翔将军“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腹内有乾坤。”曾勇老师在简洁的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动人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考的启迪。余鹏翔将军、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黄军建作家们,不仅仅写的是一篇文章,一首诗词,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拷问。拜读学习了!
微笑面对生活:谢谢余老师点评。余将军戎马一生,老骥伏枥壮怀不已,又在诗词书画领域别拓境界,实在让人饮佩沁园春写得快畅淋漓,寓意美好,堪为读后感之作之典范!
芙蓉花香叠着花香的,是一首首优秀的作品。花香送英雄,这是美女诗人郑敏为老英雄余将军写的礼赞诗。
赞余鹏翔将军
柳眉儿
将军椽笔韵流芳,岳麓汩罗诗意彰。
联赠良朋情致雅,文澜泉涌耀辉光。
点评:郑敏老师的诗首先主题明确:诗歌主旨在于赞美余鹏翔将军,主题清晰直接,让读者能迅速领会作者的意图。第二, 用词文雅:“椽笔”“韵流芳”“诗意彰”“泉涌”等词汇富有诗意,展现出一定的文学功底,增加了诗歌的典雅韵味。我们常说,意随心动,情由笔出,而观郑敏老师的此诗正印证了此说法。心中无限敬意皆从笔底流出,汇成佳句,写成诗歌。
纵观整首诗充满了对将军的赞美和钦佩之情,情感真挚且积极向上。
“泉涌”一词源自三国时期的一段故事,曹操的才子儿子曹植,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他不仅能迅速理解和表达,而且能即兴创作出佳作。郑老师同样是一位美才女,才思敏捷,余鹏翔将军的对联一发往群里,她很快就赋诗一首。只是匆匆忙忙,也有不足之处。这首诗比较常规化,如果能加一些深刻的感悟,和更具体更深入的细节事例支撑会更好。与郑老师商量。
余鹏翔:捧死老人家了!多谢!多谢啦!
姚永丰:点赞!
郑敏:都这么晚了,余少华老师还为我的诗做了精彩精准的点评,特别感动!余老师的点评,总能让人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引经据典,拜读了,向余老师学习!
热烈的群友氛围感动了窗外盛开的芙蓉花,她们随风摇曳,曼妙舞姿将点点清香摇散。香风飘啊飘,飘向岳阳,与岳阳楼的墨香交织成一曲华美的乐章,穿越今古,穿越时空。让我们继续品读学习贺丰老师的新诗。
穿越时空的文字共鸣
——读余三定评论与黄军建著作有感
文/贺丰
文字是有知音的
风骨立成山内涵润万物
血脉里都充斥着相知的不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千年前的岳阳楼有了范仲淹与滕子京
千年后的巴陵赋多了黄军建和余三定
文字与文字交融
笔墨与笔墨相惜
你懂我意我懂君思
等身的著作成了交流的契机
厚重如山传承如水
穿越时空的文字
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传奇的延续
修文字的堤坝治潮流的洪水
岳阳楼在历史的长河里永不褪色
巴陵郡的山山水水
见证了你们的情谊
钻研探讨的精神
永远照亮后来人的前行之路
2024年10月22日下午于北京
评语:著名诗人贺丰先生的这篇作品《穿越时空的文字共鸣——读余三定评论与黄军建著作有感》,是一首深情厚谊之作,它跨越古今,将文字的力量和文化的传承以诗意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诗歌开篇即言:“文字是有知音的”,这一句话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揭示出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沟通心灵、传递思想、激发共鸣的桥梁。
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风骨立成山,内涵润万物”,形象地描绘了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之深广。紧接着,通过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引用,诗人赞美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重一笔的文化巨擘,尤其是提到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及其友人滕子京的故事,以此映照出现代学者黄军建与评论家余三定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学术交流。
诗歌的高潮部分,贺丰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两位当代学者如何通过文字的交流,实现了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修文字的堤坝,治潮流的洪水”,这不仅仅是对黄军建与余三定学术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们致力于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精神的颂扬。诗人在这里强调,正如古时的滕子京治理洪水造福一方百姓一样,今天的学者们也在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筑起一道道坚固的文化防线,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最后,贺丰先生借由“巴陵郡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你们的情谊”,表达了对这种超越时代限制的纯粹学术交往的敬佩之情。他相信,这份情谊和他们共同追求的学术价值,将如同“厚重如山,传承如水”的文化遗产一般,永久流传,并继续启迪和鼓舞着未来的学者与读者。
总之,贺丰先生的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余三定与黄军建两位学者崇高精神的由衷钦佩。这首诗不仅是对两位学者卓越成就的认可,也是一次关于文字力量和文化交流意义的深度思考,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化和艺术的读者细细品味!
贺丰导演.中国@余少华: 感谢余老师精彩点评!几年未见面了,欢迎来我家小聚。
丫丫@余少华: 余老师文采过人,点评独到,让人钦佩!
郑敏:认真读了贺丰老师的诗和余少华老师的点评,真是神评啊!点评解析透彻,层次分明,引经据典,入木三分,学习了!
岳阳楼文化的影响力空前,我们既要感谢先贤滕子京、范公,更要感谢当今文坛巨擘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这样的优秀文化传承人。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岳阳楼文化才得以从东传到西,又从南传到北。当传到甘肃天水时,诗人魏晓霞老师以一首卜算子表达敬意。
卜算子
读余三定教授评黄军建先生《为什么是滕子京》有寄
山里红
三定好评文,大赞黄军建。花大功夫史料寻,滕子京人传。
上任岳阳来,五事三年变。政通人和百姓安,唯楚之才叹。
评语:魏晓霞老师调寄卜算子,运笔行文顺畅自如,衔接有序,于步步提升中彰显了余三定教授、黄军建先生卓越的才情及《为什么是滕子京》的来龙去脉。
开篇以“三定好评文”直奔主题,以“大赞黄军建”予以衔接,嵌名自然,用语简洁,颇具巧思。三四句则是交代了《为什么是滕子京》这篇巨作的构思写作过程。魏老师以“花大功夫史料寻”,从而完成了鸿篇巨制“滕子京人传”。那么从词的上阙看,作者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将黄军建先生创作此书所经历的艰辛,以及余三定教授评论精益求精的评论态度予以表达。
词的下半阙,作者是从人文思维出发,从黄军建先生的政绩“上任岳阳来,五事三年变”,以及“政通人和百姓安”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将古代人物滕子京的精神,充分融合到现代人的生活里。正所谓古为今用,方可开创传承、创新、进取的先河。从而结句的“惟楚之才叹”也顺理成章。
综上所述,此词通篇白描,语言朴实,叙事清晰,一目了然之中又感慨万千。其以古喻今,古今结合之构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为——深秋时节赏丹枫,露浸霜侵别样红。非若洞庭师者慕,哪来今古贯通中。赏读学习了!
漫步在香公馆小区花园,泠泠露色打湿河边的芙蓉花,映水而更艳丽。欲伸手触摸却又遥不可及,欲细细聆听,听到的却是杨旭老师诗歌的韵律在跳动。
读余三定教授评黄军建
《为什么是滕子京》有寄
杨旭
行云流水涌华章,椽笔生花妙韵香。
学富五车惊四座,神思万里寄情长。
评语:杨旭老师的诗开篇起兴,用行云流水高度赞扬了余三定教授的评论。“行云流水”该成语最早出自宋· 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行云流水的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这里是赞扬余三定教授知识渊博,在评论中写黄军建作家对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余三定教授的文章好比是椽笔挥毫,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滕子京这样的好官,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正本清源。学富五车指的是余三定教授建造藏书楼,饱览群书,满腹经纶,为国家做贡献。“惊四座”来自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结句“神思万里”,寄托于长情,使读者浮想联翩,仿佛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这样生命是不是就加长了一些?这首诗一气呵成,气脉顺畅自然,韵律和节奏感强,读起来让人感到愉悦。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尽量不要用成语入诗,而且类似于这样捧场的作品,能有的放矢,把余三定教授和黄军建作家的名字嵌入诗中可能更有亲切感。我只是谬论,与杨老师商榷而已。
杨旭@余少华 :谢谢老师指导,学生不胜感激!
余少华@杨旭 :杨老师您好!您“千书”了。您的诗词写得好,特别是对联更棒!我的建议不一定正确。辛苦了,谢谢!晚安!
余少华@杨旭 您真的很棒!向您学习!
杨旭@余少华 谢谢老师了。晚安!
山里红:感谢余老师精彩点评,辛苦啦。每次读您的精彩点评受益非浅,流畅的文笔和引经据典的深厚文字功底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
北方大地的夜很长很长,香公馆的灯光璀璨再璀璨。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的互动宛若霓虹闪烁的街道漫无边际,迷醉得让我无法自拔……
晨光初破晓,星盏照耀生涯,又一个美好的昼夜过去了,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如细珠落玉盘——落在香公馆花园星空边缘曙色初照的芙蓉花柔美的花瓣上。
在晨曦的微光中,我独自漫步在静谧的小道上,那些繁茂的芙蓉花枝条自然垂落,在周围还未完全苏醒的世界里,浓密的绿叶间掩藏着的朵朵红花,宛如闺中佳人在窥视着这世间繁华,给整个小区增添了一抹淡雅的色彩。
深秋芙蓉花的美丽不及此刻我的心情。被昨天群友互动气氛感动的又何止我一人,这不清早刚进群,就被接二连三的互动信息惊呆了。
首先入目的是与我同名的余少华老师。哈哈,大家可别以为我在自评。这位来自江西的诗人,他才华横溢,诗风朴实因贴近生活而感人,这次也发来了自己的读后感:
题余三定、王京忠评黄军建
《为什么是滕子京》
余少华
三定详评出锦章,京忠妙笔韵犹长。
黄厅引领新翰墨,高屋建瓴欣举觞。
评语:余少华老师的七绝格律工稳,韵用平水韵下平七阳,声韵和谐自然。七绝礼赞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和黄军建厅长的大作。“三定详评出锦章,京忠妙笔韵犹长”,礼赞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之文。“详评”“锦章”,是赞扬三定教授之文;“妙笔”“韵犹长”,是赞扬京忠教授之文。“黄厅引领新翰墨”,是说黄军建厅长的《为什么是滕子京》,引领新的时代文风,也引出了余、王二公之文,是对黄军建厅长大作的高度评价。“高屋建瓴欣举觞”,“高屋建瓴”是对三公大作的再次礼赞。黄厅长之大作、余教授的评论文章、王教授的再评文章,都可当“高屋建瓴”之评,对时代文风有引领作用。众读者读之,心有所悟,有所喜,何所贺之?非酒而何?故曰“欣举觞”。七绝章法清晰,简洁而有深意。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有两个余少华,这首七绝的作者,乃江西诗人矣。
余少华@余少华: 谢谢兄精彩点评!
微风流动,带着芙蓉花香的白云将去往何方?可曾去往岳阳,带着游子的思念哟,驻足在岳阳楼上。当你归来时,是否与滕子京一道,将岳阳楼的故事传扬。凝望白云远去,打开手机平板浏览,品鉴杨代漳大师发来的读后感,字里行间的湘味宽慰了我的思乡之情。
先后拜读余三定教授文
余鹏翔将军词
余少华社长评有感:
杨代漳
李杜情怀古今传,苏辛气概笔底旋。
老滕前事系雄魄,余氏三杰亮美篇。
评语:杨代漳大师的这首七言古绝,诗写读余三定教授文、余鹏翔将军词、余少华评的感受。“李杜情怀”“苏辛气概”,是对三余文章的高度评价。李白诗豪放、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同时以二公论诗文,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苏辛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词境开阔,气势恢宏。四公饮誉诗坛千古,情怀豪迈,笔力千钧。“老滕前事”,滕子京之事也,“老滕”体现了对他的尊敬,滕子京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故云“系雄魄”,乃英雄魂魄之所系也。“余氏三杰”,借指余三定教授、余鹏翔将军、余少华也。前二位堪称人杰,我则愧不敢当。本来我在群里多次说过,请大家不要写我,即使是写了,我也不会点评的。但杨大师德高望重,前面又写了我们余氏德艺双馨的余鹏翔将军和余三定教授,我不得不一视同仁,叙说一二了。
杨大师的七绝意象壮美,意境开阔、深远,颇有李杜苏辛之概。七绝不拘格律,但押韵自然,通首对仗,读来颇有声韵之美矣!
云在流浪,风在流浪,诗也在流浪。我注目的地方一道虹霓倩影,将深邃的天空点缀得五彩斑斓,这是诗的天地,歌的海洋,任想象的翅膀翱翔。云中虹——一位美女诗人,请欣赏她的诗。
读余三定教授评黄军建
《为什么是滕子京》有寄
文/云中虹
金戈铁马梦中生,满腹诗书溢彩情。
万里同歌黄军建,千家共浴三定风。
点评:林凤老师的七绝写读余三定教授评黄军建作家的大作《为什么是滕子京》的文章的感受,韵用中华新韵,不完全拘于格律限制。“金戈铁马”“满腹诗书”,是指滕子京、黄军建作家、余三定教授皆文武双修,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所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也。 这其中还暗中赞扬了一位伟大人物——《岳阳楼记》的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万里同歌黄军建,千家共浴三定风”,是对二公作品的高度礼赞。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二公作品影响之深远。诗中联想象丰富,意象壮美,巧用对仗,意境极为深远。此诗虽小,然笔力豪迈,意象壮美,意境浑厚深远,盖为不可多得之佳作也!
洞庭湖的潮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像极了群里群友们争先互动的场景。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文学艺术才迸发了极强的生命力。面对老记者北京之家群友们参与的热情之高、热度之强,我亦有些泪目。这样的群众基础也激励着我更加认真,负责,高效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重望。
透过朦胧泪眼,银屏上仿佛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走来了一位蒙古族诗人,她就是我们的老记者乌兰,她还带来了一幅感怀对联。
读余三定、王京忠教授评黄军建
《为什么是滕子京》有感
仓廪实(乌兰)
军建勾皴故事,京忠感赋情怀,三定之评,豁人眼目;
雄文高屋建瓴,滕老英名漱玉,一生之作,谢此尘坱。
评语:乌兰老师的对联一二分句采用自对的形式,选取素材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营造意境清新脱俗,尘埃不染。上句总起写余三定教授的评论,黄军建作家的著作,王京忠教授的读后感,他们的文采令人瞩目,是为“豁人眼目”也。下句主要写滕子京一生的建树犹如高屋建瓴,他三年做的五件大事,给当时造成了政通人和的美好境界。“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写道: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乌兰老师的这个对联节奏错落有致,读来行云流水,清新可人。思路清晰,排列有序,且行文缜密而不失清朗,铺排较长而不碍畅达,是为杰作矣!
余少华@仓廪实(乌兰): 十分感谢乌总!看到我们老记者的大作非常欣慰!这里我说一声,昨天为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厅(即三位都是厅长级干部)“捧场”的活动到此截稿了,请诗人们不要再写了。谢谢!
仓廪实(乌兰)@余少华 :谢谢老社长的欣慰与欣赏!是当年您为我们老记者举办了多次文学与新闻讲座,我们才有所进步。您那时是我们的老领导,现在是我们老记者北京之家的群主,仍然是我们的老领导——永远的老师加朋友!
云中虹@余少华 :余老师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妙语连珠,为您折服。
郑爱阳@余少华: 一作一点评,惊叹文采之余,更怜老猴辛苦,致敬!
余少华 @郑爱阳谢谢!谢谢!爱阳更爱@云中虹
深秋时节绕池塘,点点露光滋水凉。岸边间杂黄绿处,芙蓉昂首溢芬芳。提起芙蓉花,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钦佩她脱俗而持久的美,她懒理西风摧红凋碧,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默默盛开。
如此境遇与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确实如此,滚滚红尘,物欲横流,能寻找到一片不被打扰的心灵净土,静守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创作出传世的佳篇美文,实属不易。但偏偏就有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黄军建作家这样的几个人,他们懒理尘埃,专心创作,为我们奉献了精美的文化大餐,他们就是文学艺术界的一股清流。他们就如深秋的芙蓉花盛开在文艺的百花园。
正凝思,忽又听到手机布谷鸟的鸣叫,原来群里正热闹非凡,群友们在品读学习了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老师的大作后,或许是余兴未尽,又拿老猴开始打趣。但我早已说过,凡是写我的文章只作收录不予点评。
联题少华宏评
郑爱阳
良辰未为稻梁谋,每有余闲,便引经据典,高屋建瓴宏论阔;
逸兴尽同文友远,总凭厚学,解字说文,虚怀投笔锦章生。
七律:寄余少华老师
文/小园春光
东篱紫菊半开花,偶遇名师余少华。
岁月匆匆归旧梦,烟云漫漫搏浪沙。
人生难得糊涂梦,绝学催开智慧花。
云淡风轻秋正好,登高望远慕方家。
云中虹@余少华 :拜读余老师的评论文章,如饮甘泉,清甜甘咧,沁人肺腑。一个个文学典故,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一句句锦绣文章,就像一串串珍珠玛瑙,让人浮想联翩。目不暇接,读之难以忘怀。余少华老师真正的是中国文坛才华横溢之人,博古通今,妙语连珠,为您折服!
余少华@郑爱阳: 郑老师您好!哈哈,以前您总是爱阳爱月@邪月儿,现在又移情别恋了吗?不然一个多小时前爱了@云中虹,咋又爱上了@小园春光呢?只是这也难怪,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人才济济,花团锦簇,宛如香公馆花园,里面除了有您种的花心大萝卜,还种满了色彩缤纷的各种鲜花。每一朵花都倾国倾城,暗香浮动,在秋阳下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无声无息地吸引您沉醉其中。于是,您变成了一只蝴蝶,穿梭在花丛之间,却又不愿意单独为了某一朵花停留,才有了爱阳又爱——群!哈哈,亲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地忙碌着,我就趁午休时间插科打诨,让群友们开心一笑而过吧。
小园春光:@余少华老师好幽默哟,知道是开玩笑打趣的,其实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郑老师。
邪月儿:@余少华 顽心不改。 猴哥好!群里面好热闹啊!您不只是才华横溢,为大家的作品点评,而且一次次为群友操心辛苦了!我现在上班挺忙的,已经很久不写诗词了,请您及大家谅解!
云中虹:余老师开玩笑也是那么有才!而且还长得那么帅。多少帅哥羡慕嫉妒恨呀。
紫凝@余少华 :余老师风趣幽默,玩笑都开的这么风雅。
燕归来@余少华 :老师笑一笑十年少,大概是想为了大家都有一颗年少的心。
郑敏@余少华 :我们余老师不但有才华,语言艺术也是非常的幽默,和蔼可亲的大家都很喜欢你哦,我们可亲可敬的余老师!
彩虹@余少华 :老师认识几年了,说话幽默风趣不失风雅,所以真心朋友总是不离不弃,感恩遇见有你真好!
燕归来@小园 :你的名字取的太好了。小园幽景独徘徊,似曾相识燕归来!
郑敏:神评!每每从余老师的点评当中我都会学到很多东西,余老师的点评引经据典。语言简练,入木三分,令人赏心悦目!
丫丫@余少华 :余老师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您对每个作品都能耐心细致的点评,并且引经据典,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您高尚的灵魂已经摒弃了世俗的偏见,物欲的躁动,追逐的劳累,取舍的烦忧。在您的文章里,景物都是情语,老记者北京群在您的带领下,都是满满的文艺气息。让我们在世事喧嚣中,找到了读书的快乐,并且在这个群我们认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将军志士!感谢您的无私付出!您辛苦了,注意身体,祝您快乐每一天!
余少华@小园 @邪月儿 @云中虹 @紫凝 @燕归来 @柳眉儿 @彩虹 @丫丫: 哈哈,刚才午休了,一觉醒来,群里真的是鲜花盛开,争奇斗艳哦!非常感谢亲们的理解!因为我曾经在群里多次说了,请大家不要写我,即使是写了我也不会点评的。但怕伤了作者的一片好心,于是借@郑爱阳 “爱”了一下,也算是回复大家了吧。为了不刷屏,大家不要回复了,给你们每个送花一朵吧。闪了。
余少华老师精彩点评赞
山里红
妙笔点评余少华,引经据典自清嘉。
通篇读就多酣畅,如沐春风独一家。
山里红@余少华: 认识余老师好几年了,亦师亦友。跟着余老师也学了不少东东,感恩遇见,感恩一路走来不离不弃。
张政@余少华 :感恩感谢,好老师好大哥。
崔纭宁(崔连芳)@余少华: 社长老弟晚上好!昨天中午看到@京忠智库V04 王京忠主席在群里发表了他和余三定教授评黄军建作家的文章,今天又发了,你也在群里说希望大家捧场。王主席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当时我也准备为我们的老顾问王主席写一首诗词的,正好有人找我办事去了,忙到现在才有空填词一首。当年你指导我们记者学新闻、写诗词,现在仍然请你指点指点一下吧。祝你和王主席及群友们金秋愉快!
余少华@崔纭宁(崔连芳): 大姐好!辛苦了!谢谢!虽然是稿件已经截止了,但我们的老记者写我们的老顾问@京忠智库V04 的作品,我还是热烈欢迎并马上向您学习!
鹧鸪天
读王京忠主席文艺评论有感
崔莲芳
高雅情怀笔下舒,清新评论在归途。才情每令谪仙愧,底蕴从教我辈输。
条理至,世情呼。素心浣月韵明殊。黄沙吹尽浑然力,早把文章写自如。
评语:崔莲芳老师是在看到王京忠主席发表在中经总网、头条、中宏网的关于王京忠主席对余三定教授写的《为什么是滕子京》评论后,有感而发所写的一篇文章而填词一首。
鹧鸪天词牌对偶第三四句要求工对,下阕两个三字句要求对偶,但不绝对,流水对最好,整首词押平韵。
这首词上片直接写出“高雅情怀”,和“清心评论”吸引读者,可谓佳思,且层次分明,用法老道。因为王京忠主席写的是评论,必须得条理清晰;又因为王主席是老记者的老顾问,故“底蕴从教我辈输”,写出了王京忠主席深厚的文化底蕴,老记者获益匪浅。
评论亦道人生,事异而意同。下片三字句把小词的意义非凡写得很好。“黄沙吹尽”这个词化典无痕。“吹尽黄沙始到金”,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全诗为:“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达了虽然历经艰辛,但坚信真相终将大白。结拍所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运用好“自如”这就是高境界。整体来看,小词结构严谨,托思得当,文辞雅致。向大姐学习了!
一种激情燃烧与柔情似水的节奏。
一种古典文学与现代简约融合在一起的内涵。
一位作家与两位教授足迹的辽远和内心深处的开阔。
文字缄默,一颗心与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一同起伏跌宕。
三人行都是我师
——欣赏余三定教授和王京忠教授的评论暨欣赏作家黄军建
余少华
当夕晖将大地的灯盏点燃,星火或月光,夹着高楼大厦窗口的亮点滑落,平凡又沉寂的夜便悄然而至。
路灯下,我漫步于横穿香公馆小区小河的小桥上。水面上漂泊的浮萍,涂抹着深秋斑斓的色彩,美轮美奂;河岸的排柳,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依然翠绿的枝条随风飘荡,绰约多姿;花园里数不清的菊花、木芙蓉、牵牛花……姹紫嫣红,夜幕下又隐隐绰绰,宛如意境深远的诗词,使得我灵感大发。
是的,人生处处有师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人行者,举止尧尧,万人追随的翘楚,让我更是心生敬佩。
不是吗?读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余三定、王京忠两位教授的文章,回忆起老朋友黄军建,他们在文坛、学术界、新闻领域的杰出贡献使他们成为该范畴的魁首,亦是我的良师矣。
弥天的秋夜,有流星雨闪过,那里有无可言状的空阔。光芒却从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文章的旋涡里喷涌而出,形成了岳阳楼这座文化地标因滕子京的远见与魄力再现辉煌。而黄军建、余三定、王京忠呕心沥血的付出,却让九百多年前的滕子京向我们披星戴月走来……
(一)读余三定教授之宏论,吾知为文矣
香公馆的深秋,寒冷中还夹杂着几分炽热。而这份热则来自湖南岳阳,来自洞庭湖边,来自大学者、著名评论家余三定教授。
因为在这点点桂花香入酒,泠泠清露又铺阶的时节,余三定教授又发表了新的评论文章: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这是一篇历史背景恢宏,立意高深旷远,文格与人格高度契合的文章。捧读品鉴学习之后,吾亦为之击节。
余三定教授的文章《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分别发表在2024年10月21日和22日的中经总网、头条、中宏网上,读后深受启发。
《为什么是滕子京》是著名作家黄军建先生的大作,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余三定教授认为,这本书是黄先生多年岳阳文化研究的集大成的力作。其成功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史料充分,全面还原了滕子京的一生。滕子京其人,历史文献语焉不详,黄军建先生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考证了大量的史料,还原了他真实的一生。还有一些学术界的疑难问题、争议问题,黄先生都能通过翔实的材料、细密的考证,挖掘事实真相,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令人信服。比如“滕子京为什么被贬”“滕子京是否修筑堰虹堤”等。黄先生的写作历程,余教授的评价,指导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涸泽而渔地收集所有资料,然后对资料认真考证、分析,提炼得出观点,再小心论证。二是叙议结合,用现代眼光、开阔视野对史实进行点评。余三定教授指出,黄先生把当代很多功成名就却热衷移民的人和爱国忧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滕子京作了对比,警醒世态人心,令人震撼。黄先生论“记”这种文体的社会作用一段,也是非常感人的。黄先生的人生“归零”命题,要求我们从零点出发,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稳步地走向成功,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余教授之心,吾能知之,亦能言之。治学问者,特别是古学,一定要联系现实,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才有意义。苏洵的文章,《权书》《衡论》,论兵论证,哪篇不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曾巩的校书目录序,哪篇没有针对儒家义理、世道人心大发议论?三是文字自然流畅,情感强烈,富有感染力。比如描写洞庭洪水、描写滕子京参加岳阳楼重修落成庆典的场面,绘声绘色,令人如临其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首先得通顺,再求流畅,优美;文学必要以情动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便为文学之特质所在。
呜呼!读余三定教授之宏论,读黄军建先生之大作,吾知治学,吾知为文矣!
微风流动,阳光正好。
或许天空的秋阳读懂了此时我的心情,正将一轮大大圆圆的光晕挂在窗前。瞬间,一股暖流涌遍周身,涌入心田。
澄净的远空,几朵流云正飘向洞庭湖畔,终将它会把我的敬意带到余三定教授的藏书楼。
(二)品王京忠教授的佳作,老记者亲切温暖
边在半空盘旋边叽叽喳喳的喜鹊,正隔着玻璃对着窗内的我诉说着什么。
喜鹊向来被人们称作报喜鸟。俗话说,喜鹊叫好事到。今天有什么喜事呢?原来是中国传媒界著名人物,我们老记者的高级顾问王京忠教授在阅读学习了余三定教授的评论文章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怀。
王京忠教授的文章开篇就不同凡响。他说:“余三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多年来,他撰写了很多有思想有内涵,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文艺评论。无论是对当代文坛的文风,以及当代人思想意识形态的警醒与熏陶,都起到了引领与指导作用。”这样高屋建瓴引领式的开局,立刻拔高了文章中的人物,也让读者非常惊奇,吸引着读者继续读下去。王京忠教授在抛出自己的观点后,先从文章的写作技巧方面进行了分析。他写道:“文章的框架清晰,构思清奇,用词凝炼,意境高远。”此谓是对作者余三定教授雄浑笔力,精妙谋篇,扎实文字功底及深远立意最好的诠释也!然后王京忠教授又详细进行了分析,他说:在文章的开篇,余教授就以凝炼的语言对作家黄军建的文章进行了高度的肯定与概括,他说:“是一部厚重的、有分量的、有独特发现和独特见解的优秀著作,我为作者所下的真功夫而感佩,为作者所掌握资料的全面、深入而点赞,为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精湛的、有深度的评价而服膺,为作者自然、独到的文笔而叫好。”并进一步总结说:“多么震耳发聩的语言啊……只有深怀浓郁深厚的文字、文化底蕴之人,才具有如此高超的概括能力与语言技巧。”
至此,字里行间的仰慕敬佩之情跃然纸上。由此也可看出,王京忠教授真乃性情中人也。而王京忠教授评论文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赋予文章以极大的人文色彩。而这种人文色彩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不妨继续阅读。他写道:“这是一种超脱于文字之外的大思想,大智慧,大情怀”。为什么这样说?他举例说:余三定教授先是这样写道:“滕子京七岁丧父,凭苦读进士及第,靠实干官从五品,后来六起六落,”这是什么呢?这种个人境遇堪称小情怀。读到此处,我也不禁跟着王教授的思路一起去探寻了。探寻如何把个人的小情怀开始具象化,即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作者继续说道:”堰虹堤无论是已修、拟修、计修、疑修,结论都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滕子京谪守巴陵三年,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政绩斐然……”写到这里,王教授又抛出一问:”余教授究竟要说什么?”最后引用原文中的‘忧乐精神’,完成了从个人情怀到家国情怀的蜕变。写法上可谓一波三折、一咏三叹。妙矣!
王京忠教授的评论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古喻今,古为今用。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因此,王教授写道:“我们看到了很多之前的疑惑一个个在面前解开”。主要围绕“关于范仲淹究竟到没到过岳阳,登没登上岳阳楼这个问题,”寻找答案,引导读者如何溯源,在一锤定音之时,又替读者提出疑问,就是,“范仲淹为什么在没有到过岳阳的情况下写出《岳阳楼记》呢?”王教授顺着余教授的思路,分析道:作者认为,是滕子京写给范仲淹的一封信《与范经略求记书》“催生《岳阳楼记》分娩,成为《岳阳楼记》‘母本’”。作者对自己的上述观点做了四点论析,可谓有理有据,充分说理,令人信服。进而,王教授总结道:“余教授这种抽丝剥茧,直到找出最后真相的分析讲解能力真乃非常人能为啊”。
品读王教授的评论文章,就宛如欣赏一部精美的舞台剧。当剧情要达到高潮时,他却拉上了幕布,令人充满遐思;而当幕布拉的严严实实,他却又悄悄留出一丝缝隙,并将高昂的乐曲传递出来,令人忍不住想要掀开帘幕一探究竟。奇人奇思也。
风儿缱绻,始终给香公馆的深秋涂上一抹温柔。清香流动,是草木凋残留给秋天最后的祭奠。
端坐于书房,领略着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精湛的分析讲解,沉醉于妙笔生花创作中的精彩绝伦,仿佛天边的尽头彩云之上,朦胧之中身着汉服的滕子京正向我走来……
(三)于滕子京的生平里感受黄军建先生文字脉波的跳动
从余三定、王京忠两位教授的评论文章中,读者有幸“认识”了一位博学、慎思、勤勉、敬业的当代作家黄军建先生。而建哥则是我几十年的老朋友了,为了不太多的“冲淡了”主题,下面我只是撷取几段建哥日常活动剪影,相信读者对黄军建先生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023年10月29日,岳阳日报客户端:2023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评选活动揭晓,黄军建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成为湖南5名获此殊荣者之一。
另据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024年10月17日讯(记者 徐典波 张璇):今晚,2024“岳阳楼日”暨《岳阳楼记》诞生978周年文化活动举行。作为重头戏,新国风环境式巴陵戏《岳阳楼记》的全新首演,赋予《岳阳楼记》新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而巴陵戏《岳阳楼记》正是由黄军建编剧、肖彬导演,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出品排演的大型歌舞。
最令人震撼的是2024年7月19日,由悦读·洞庭夜听56打造的音频栏目,分享了国家一级作家、岳阳市巴陵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黄军建的作品《一位作家眼中的滕子京》。
那么黄军建先生眼中的滕子京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果没有滕子京,中国的文学史一定会改写条陈,北宋庆历年间的巴陵,不一定会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世人不会称范滕;
如果没有滕子京,人们还不知道“乃重修岳阳楼”,在一湖洞庭,“淫雨霏霏”半掩面,吸引不了那么多“迁客骚人”。
如果没有滕子京,我们听不到岳州文庙千年不息的读书声,看不到偃虹堤拦风挡浪的坚贞,见不到三眼桥匆匆过客的责任,读不到《岳阳楼诗集》里唐贤宋儒的真情,岳阳楼,有体无魂,哪能家喻户晓,如此图腾;
如果没有滕子京,范仲淹远隔千里,怎能以楼明志,为楼铸魂,向天下吐露心声;哪有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挂在心。
如果没有滕子京,我们读不到最好的警世通言,享受不到最温馨的人生提醒:“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绝无仅有,天地绝伦。
如果没有滕子京,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模糊不清,因为我们说不清,“是进亦忧退亦忧”,到底是退还是进?脑壳真的有点晕;
如果没有滕子京,我们会失去许多鼓励与奋进催人,因为我们还不理解高处忧民,江湖忧君,和谐互爱,石破天惊。
如果没有滕子京,何时乐,何时忧,先后怎么分,至高无上,秩序定乾坤;
如果没有滕子京,哪有这么多喻世明言为楼而生,掷地有声;
如果……
跳动的字节,感受的是作家黄军建的脉波;
铿锵的韵律是作家的如椽之笔,直击人心深处;
一系列排比句的运用彰显的则是作家丰富的文化底蕴。
当然,这只是作家黄军建先生文化海洋中的几朵浪花。这几个片断,对于一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黄军建先生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透过这冰山一角,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他文字里迸发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传承的力量。
斯人便是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者、湖南人的骄傲、洞庭湖的骄子、人民的作家——黄军建先生。
突如其来的一场文化香雨,将香公馆深秋的宁静打乱。本该凋敝的草木依然青翠。小河边、花园里,青如绿毯的小草,正高昂着头迎风向远处伸展。似乎正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坚韧与不屈。
眼前的场景,与脑海中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交汇,凝望着、沉思着。
恍惚间,一行人正穿过历史文化的天空,或匍匐、或跋涉,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与力量,将优秀的文化传承。微光如炬汇作星河,这三个闪亮的名字将久久闪耀在我的心头,谨以此文向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大师致敬!
王京忠:非常感谢余少华社长和崔莲芳董事长以及各位文友的谬赞!感谢各位的捧场与鼓励!这次我为余三定教授的评论写文章也是有感而发。中经总网和今日头条昨天发表了余三定教授和我的评论,今天中宏网也报道了。岳阳楼自古以来都是文风蔚然,我们的社会需要滕子京、范仲淹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我敬佩余鹏翔将军的豪迈,黄军建老师的文笔,更欣赏余三定教授在评论里有理性的、有深度的,又是蕴含感情的评论。如果我的文章具有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也是我的初衷。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并祝各位笔耕愉快!
黄军建:少华大家:一气读完您一气呵成之美文,真为您的高深才华而敬佩不已。此文创意非常到位,把三个人融合是乃非常人之思维;文章非常到位,把三个内容融合,可谓神来之笔;文笔非常到位,三人原语、原言用配巴适。非常感谢,此致敬礼!!!另:作家请把“著名”拿掉,实是名不副实,再次感谢您深情厚谊没齿难忘!!!!!
山里红@余少华:好文笔,给余老师点赞。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点评了群里那么多诗人的作品,这里又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章,并高质量完成了真的不容易!
了然@余少华: 优秀老师!
吴隆重@余少华 :感谢余社长分享点评好文!洋洋洒洒4765个中文字符,短时间一挥而就,字字珠玑,爱不释手;吟诵数遍,回味无穷!
燕归来@余少华:
三人行,皆可为吾师
回顾与这四位杰出人士交往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只要善于观察和借鉴,就能从中受益匪浅。无论是余少华先生的学术造诣、黄军建厅长的工作态度、余三定教授的研究能力还是王忠京教授的呕心沥血,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弘扬更加全面发展的新气象。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值得学习的对象,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迎接未来挑战,在广阔天地中大放异彩!
陈志平(恋山过客)@余少华:
余大记者又出美文,铿锵有声,力透纸背!转接段落,始终以散文诗的语言,娓娓道来,柔情似水,先对读者来一套情愫按摩。
然后把读者带入他要隆重推出的几位主人公:全国著名评论家余三定教授认为黄军建的力作《为什么是滕子京》是“一部厚重的、有分量的、有独特发现和独特见解的优秀著作。”
资深大腕文人王京忠教授评论余三定教授的评论文章是“以古为今,古为今用”的佳作,而且“文章的框架清晰,构思清奇,用词凝炼,意境高远”的特点。
而他俩都是围绕范爷的《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其人,作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国家一级作家、岳阳市巴陵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的黄军建先生写滕君其人其事的评论文来展开议论。
捧此美文,一睹为快的我,不禁对余少华先生的文采与激情、以及对他的洞察力概括力所感动与赞叹!我想,他是和黄军建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心,为我们读者共建了这九个“如果没有滕子京”的感叹与衍生的诸种设想。
……把滕子京斯人写活了、写真了、写深了!
呵呵,既然如此,我还怎么好意思再赘言哉?各位返回细读余少华君的美文《三人行都是我师》,或有我的同感。
郑敏:细细拜读了余少华老师这篇文章,三人行都是我师——欣赏余三定教授和王京忠教授的评论暨欣赏作家黄军建。
【图为当代作家黄军建的获奖证书和著作。】
我又一次被余少华老师的文笔所震撼了!本文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感悟,对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人物进行了精彩点评。作者通过对余三定教授评论文章的分析,阐述了做学问为文的要诀;对王京忠教授的佳作,赞赏其高屋建瓴的开局和人文色彩。同时,从两位教授的评论中引出对黄军建先生的介绍,展现了黄先生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方面的卓越贡献。文章语言优美,如诗如画,用生动的描写和排比句增强了感染力。并且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典故,足以证明余少华老师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深厚!在深秋的氛围中,将历史文化与现实交织,表达了对三位文化名人的敬意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最后以历史文化天空中的闪耀之星作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普通的文字从余少华老师的笔尖流过,就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全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是精彩!为余少华老师的才华鼓掌!
米仓山人:少华才学满京城,却为大家美点评。三位文豪经行处,谦谦君子你最行!
峥嵘岁月:向才华横溢的老社长致敬!为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公点赞!
还是我呗:向才华横溢的余师致敬!为德艺双馨的余鹏翔将军、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教授喝彩!
加梦华:余少华老师满腹经纶,不顾用眼过度,为德艺双馨的余鹏翔将军,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厅长以及众多诗人的作品点评,真的太辛苦了!向您致敬的同时,请多多保重!
还是我呗:有一种感动源于心底;有一种钦佩源于心田;有一种回望令人难忘;有一种文章旷世流传。捧读余少华老师《三人行都是我师》令人如饮文化甘泉,心旷神怡又回味无穷。文章对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黄军建作家的文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其优美的文字,动感的画面,让读者在领略千古岳阳楼风范之时,也领略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随着几位教授,作家,资深记者的传神之笔,我们穿越了时空,浏览了古今文化的美好,更是登上了文艺评论的顶峰。感谢余少华老师,感谢余三定教授,王京忠教授,黄军建先生对传承古典文化所作出的无私奉献,遥祝笔耕不辍,快乐相随,期待更多好作品问世!
郑爱阳@余少华 :星火如炬,文坛巨擘!
【图为年轻时候的帅哥黄军建】
《三人行都是我师》读后有感:
少华老师的这篇文章犹如一幅秋天的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诗意与哲思。作者文笔如泉涌,细腻的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让人产生共鸣。
犹如缕缕春风吹进心田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位大师的过人之处,深得为文之道。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读后犹如霜降的凉夜畅饮一壶美酒,回味无穷!
刘青川@余少华 致敬老师!
与狼共舞 @余少华 激情如故,点评如峰。笔如夏花灿烂,情犹冬日暖阳。早上好!
思无邪 @余少华读了余伯伯的文章,眼里满含泪花。该文灿若披锦,无处不善;排沙简金,时时见宝。朗朗如日月入怀,神清气爽;盈盈似昆仑采玉,满载而归。
郑爱阳 @余少华 您的生花妙笔把小朋友都感动了,当个人情怀融入家国,便有了胸怀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有了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操,自滕公重修岳阳楼,范公《岳阳楼记》问世九百多年来,范公当年感叹的微斯人今天已是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中华民族复兴可期!
一朵木芙蓉,自有比豹子更动人的花纹;一滴鸟鸣,就能点亮北方一个深秋的清晨。
此刻,我写下黎明这个词,是站在香公馆小河的桥上。她包含着木芙蓉,包含着小鸟的歌唱,也包含着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王京忠@黄军建@山里红 @了然 @燕归来 @昌海桑甜。 @陈志平(恋山过客) @柳眉儿 @后继有人 @李景文 @Lily @余君君(指尖花花)安徽 @米仓山人 @峥嵘岁月 @还是我呗@加梦华@郑爱阳 @刘青川@与狼共舞@思无邪 @郑爱阳的名字或昵称。
是的,深秋,芙蓉花在眼前开得色彩斑斓,错落有致,或是几棵又几棵挤在花园,或是一株又一株地独放河边。它们不只是不畏惧今天霜降的到来,在深秋开放,而且其花语蕴含着纤细之美、贞操和纯洁的寓意,使得它们在秋季的北京更显珍贵和美丽,也使我想起了【宋】杜范的诗句“映水开芙蓉,丽色如春葩。”因此,在北京的霜降时节,欣赏芙蓉花的盛开,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一种感悟。
是的,总有一股力量,粗犷着我的拂晓,令我像芙蓉花一样怒放,令我起早贪黑劳碌,只为抿一口《岳阳楼记》酿造的滕子京和范仲淹牌美酒;只为吼一声为余鹏翔将军及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三位教授喝醉。
我文字的衣袖,在晨风中舞成了一朵木芙蓉,拿着手机,胡乱叙述,心仪的人呢,在老记者北京之家群里,在我心中,在远方和更远方。
就这样,已经是霞光万道旭日东升,我还在小桥上眺望,心存美好和感动!
就这样,我依旧站在香公馆的小桥上
回眸
从远古的风烟中
走来了两位风度翩翩的文人
他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
一个将残败的岳阳楼修缮
一个题写了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一个将岳阳地标以形的具象展示
一个将岳阳风貌以神的灵魂绘出
当历史的车轮碾碎时间的尘土
当九百多年后再回望来时的路
从岳阳楼流传出的忧乐情怀
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驻足
凝望云深处
穿越时空的滕子京与范仲淹
端祥中华大地曾经历过的天翻地覆
烽烟早已散去
人间已行走了七十五年共和的脚步
欣慰——岳阳楼的光芒更加璀璨
惊叹——相传的薪火点亮了无数个清晨
细数
南湖畔藏书楼的书香哟
那是余三定正将岳阳楼的忧乐情怀
深深植根于群众这片沃土
洞庭湖的潮声哟
那是黄军建不停的为溯源滕子京而写下的音符
停泊在长城上方岳阳的明月哟
那是为王京忠撰写评论而亮起的灯火
来吧,挽岳阳楼挑云擎天的臂膀
与滕子京一起
我们就从岳阳楼出发
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路上,有余鹏翔、余三定、王京忠、黄军建
还有你、我、他
2024年金秋十月于北京
【图为老帅哥余鹏翔将军】
余三定简介:
余三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二级教授。湖南岳阳县人。曾任湖南理工学院校长,兼任(云梦学刊》主编。为湖南师大文艺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社科基地“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文艺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岳阳市文联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当代学术史。先后出版(含主编)《文坛岳家军论》《含英咀华﹣古代小说艺术探奧》(与朱平珍合著)《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文艺湘军百家文库.余三定卷》《许诺纪念文集》《文学概论》《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新世纪文论》《谭谈评传》(与朱平珍合著)《当代学术史研究》《何光岳研究》《南湖藏书楼》《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南湖藏书楼纪事》《当代中国学术史论》《当代屈原学史》等二十余部;在《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人民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评论4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转载10篇。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京忠简历:
博士生导师、新华社高级经济师。曾历任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总经理、杂志社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半月谈通讯》主编等职务。
曾历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评选办主任、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办主任、全国中学生奖学金评选办主任、新华社高级经济职称评委会的评委。
王京忠曾先后担任三十余部
电影、电视剧总策划,制片人,出品人,如《老子传奇》《传奇.春天颂》新版《狼牙山五壮士》《血战台儿庄》《女明星秘史》《疯狂的石头》《康熙大帝》《背影》《彭蠡情》《鄱湖恋》等影片。曾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主任委员、副会长。
还担纲了《反腐倡廉建设与预防职务犯罪》上中下三卷主编。《中外名人大辞典》副总编辑、《中国当代名医大辞典》副总编辑、《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编委等五十余部图书。
在学术领域也有建树。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策划学院客座教授,奥肯大学博士生导师。新华社中国图片总库摄影师。
现任中国社科院成果中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院长。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执行会长。中国经济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总编辑。《瞭望中国》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辑。
黄军建简介:
黄军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岳阳市委智库咨询专家,市作协第四届书记兼副主席,市忧乐精神研究会长,市巴陵历史文化研究所长,出版作品1500万字,其中:《不朽的忧乐》获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特别成果奖;《为什么是滕子京》参加2024国际图书博览会专展;大型歌舞巴陵戏《岳阳楼记》获湖南省艺术基金奖,2023年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
作者简介:
余少华,1999年底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晚报》停薪留职下海赴京,先后被聘为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领导与决策周刊 》主编;新华社《每日电讯·领导周刊社》社长;《中国城市新闻报》社长、总编辑、《国际市场经济报》社长。
主要成就: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476篇(首)。共有文学与新闻获奖证书66个。199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余少华文集》5部(原计划出30部)。发表于报刊的新闻作品字数超过文学作品的三倍。同年小说集《将计就计》在中国作协、《文艺报》社主办的“面向新世纪文化艺术创作研讨会”中获大赛一等奖。1999年小说集《暑热天,吃中饭时》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50年研讨会”中获得一等奖。
自嘲:38年前就加入了省作协,25年前就评了中级职称:编辑,滥竽充数,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作家、记者。可当初下放农村劳动,在供销社工作时,那个勤奋好学的文学青年,却慢慢成了麻将桌上的高手,三打哈的傻瓜,连开车、电脑,这些现代人的基本谋生活计都懒得学。当初,省文联与报社领导,曾电话告之,要我报送材料,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与高级记者的评选。可懒惰成性的猴子,人在北京,加上一切向钱看,竟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成了地地道道,冥顽不化,不思进取,68岁的老油条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