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文化兴起,在煮茶的基础上演变产生点茶法,宋代经济繁荣和文风兴盛,点茶文化受到朝廷和文人推崇发展到极致,将茶由品饮上升为艺术,是宋人生活艺术化的具体写照。
茶百戏是点茶的精粹,典出陶谷《荈茗录》,是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幻变图案的中华独有技艺,历史上流传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并受到皇帝和文人推崇。茶百戏到近代后几近失传,章志峰历经二十多年研究和大量实践于2009年抢救性恢复茶百戏技艺,从此茶百戏再现人间,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百戏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人休闲娱乐、待客访友、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茶百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清水使茶汤幻变白色图案,和一般绘画如咖啡拉花、国画等采用不同颜色叠加的方法形成本质区别。中华茶百戏研究院章志峰团队应邀为《梦华录》进行点茶和茶百戏专业指导,伴随《梦华录》的热播,茶百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娜仁、娜拉两姐妹是中华点茶茶百戏践行者,师出中华茶百戏研究院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通过在北京市各种活动致力于点茶和茶百戏的传播。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用茶膏画冒充宋代文化的现象,也误导了公众对点茶和茶百戏的认知,娜仁、娜拉姐妹俩通过各种方式,正确传播点茶、茶百戏,为茶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用清水替代墨汁、用茶匙替代毛笔、用茶汤替代纸张,一幅水丹青跃然茶汤,似云如雾、山水花鸟幻变于茶盏之中,带我们走近千年文化的幽境。姐妹俩将包含了大宋文化的茶百戏,用现代化方式诠释,让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熠熠生辉。
科学揭秘茶百戏用清水使茶汤变各种图案
宋代蔡襄《茶录》记载: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讲的是点茶时的茶水比和击拂方法。点茶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将团饼经炙后用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通过汤瓶在茶盏中注水,控制加水的量和速度,运用茶匙(匕)击拂,“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为各种物象者、以及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甚至可以幻化出诗句来,堪称绝妙。南宋时茶筅取代茶匙,分茶技艺尤为精妙,不同于在纸上绘画,在茶汤上作画汤面是软的,力道控制不好就会糊掉,需要反复练习,但也因为茶汤可以流动,创作出的图案会更加灵动。
为了能够正确传播历史文化,导师与他的学生们踏遍大江南北,将极致鼎盛的茶文化呈现当代,正确还原中华历史文化做出卓越贡献。
作者:郭娜拉
推荐:侯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