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律所掌握了怎样的发展秘诀和规律?
律新社“V品计划”启动以来,《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系列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7月20日,“律新V品会客厅”迎来了卓越之道系列直播的第二位重量级嘉宾——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党委书记宋晓江,与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一起,共话京师律所的品牌发展之道。
宋
晓
江
以下为对话内容
王凤梅
Q:欢迎宋书记来到律新社的 “律新V品会客厅”!我们了解到,京师律所发展至今已拥有52家国内办公室、13家海外办公室、400余名合伙人以及共计8000余人的法律服务团队,连续5年蝉联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律所。您能介绍一下京师律所的规模化发展历程吗?
宋晓江
A:京师律所创立于1994年,是由北师大教授、我们的老主任——黄振中律师带领几位创始合伙人创立的一家小规模的高端精品所。2014年,老主任与几位创始合伙人共同决定,要带领京师律所朝规模化发展。于是,我们共同出资,把京师律所从海淀的北师大迁到了今天的京师律师大厦,京师律所的规模化之路也由此开启。
刚开始重组时,京师律所只有8名律师。如今,京师律所在北京已经有1300余名执业律师,在全国已经有5600余名执业律师。在分所设立方面,京师律所也是布局早、动作快,从2014年中到2017年末,京师律所的分所就发展到了29家。目前,京师律所已经有15家分所超过了百人规模,在当地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在两三年间,京师律所在国内的规模化就已经基本完成了。
最近一两年,许多地方所都想加入京师律所。但京师律所考虑到分所数量过多、办公室太多、人员太多,在风险控制、一体化建设、合规管理等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所以计划维持国内现有规模,将海外市场作为未来重点发力方向。
王凤梅
Q:2014年开始启动规模化,短短数年就从8人的小所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京师律所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除了刚才提到的战略规划先行,您认为还有哪些助力规模化的关键因素?
宋晓江
A:一是京师律所拥有独立的京师律师大厦。在律所人员还很少的时候,我们就决定要拥有这样一座大楼。实践也最终证明,它为京师律所最初的规模化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基础、物质基础。
二是党建引领。在京师律所,“党建引领”绝不是一句空话,它深入到了京师律所发展的全过程,带动了京师律所的所建和律师队伍建设。一个组织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新人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制度和系统化的管理,就很难快速将这些人员变成有战斗力的团队。要快速形成队伍的凝聚力,党建是最好的抓手,广大党员律师在各自的岗位上也发挥了非常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京师律所组建了非常专业和优秀的行政服务团队。我们北京总部的行政服务团队现在已有130余人,细分成了14个部门,为1300余名律师提供全方位的行政服务。
四是搭建并拓宽律师发展和成长的空间与平台。尤其重视对青年律师的培养,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文娱拓展活动。
五是律师群体总体上是优秀的、高素质的群体。京师律所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律师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也感召了很多有理想、有追求的律师,将他们集合到京师律所这面旗帜之下。
王凤梅
Q:刚才您提到党建引领,我们也知道京师律所开拓出了“党建+公益”的发展模式,京师律所为何如此重视党建?京师律所的党建与业务是如何深度融合的?
宋晓江
A:京师律所在2017年成立党总支,在2018年成立党委,支部由3个增加到现在的16个;党员人数仅北京总部就超过了500名。1300多名执业律师中有500多名党员,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我本人也兼任了北京律协党建委副主任。据我了解,京师律所的党员律师比例在北京律所中是很高的。
在2014年京师律所正式决定规模化时,我们就已经形成了将党建作为规模化核心抓手的共识。党建究竟是什么?说到底就是队伍建设。党员律师要有先锋模范作用和凝聚力,在各个方面要有带头作用。在京师律所的组织要求中,各种制度建设和党建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而在党建与业务的融合方面,党建是从街道社区、周边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做起。按照律所主管机关和上级党委的要求开展“法律六进”,即通过开展普法活动,使法律进社区、进街道、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进地铁。
京师律所律师践行“法律六进”、深入各个基层普法的过程,也是我们发现、了解法律服务需求的过程。在近距离接触、了解各个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后,我们的法律服务产品能够更加专业化和定制化,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交流是相互的,接受普法和拜访的各个单位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化了对京师律所的印象,了解了京师律所的专业能力,在有法律问题时自然就会先想到我们。
此外,京师律所的党建与专业结合还表现在我们在做党建活动的同时也在做专业活动。京师律所刑事专业委员会在这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该委员会由北京总部牵头,京师律所52家分所全程参与,制定了统一的、高标准的组织规范和要求。该委员会本身也由党支部领导,在委员会专业化的培训中,党支部会将上级党委的精神决策推行下去,并引导律师防控各类风险,维护律师的权益。
王凤梅
Q:京师律所的党建精神落实得非常扎实,宋书记是真有高招。刚才咱们说到了党建,那下面就必须要说一说公益了。我们也了解到,近年来,京师律所在公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请您也介绍一下。
宋晓江
A:做党建的过程就是做公益的过程。律所不做公益,又怎么来做党建呢?如今,京师律所16个党支部都和街道社区结了对子,让律师能真正深入社区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做“党建+公益”的过程。
作为京师律所的党委书记,也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对于京师律所很多党员近年来的积极作为都非常感动。就拿交党费来说,京师律所的很多党员,包括很多青年党员,都自发自愿地多交党费,数额还不少,每年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都有。我想这也得益于公益活动对党员的教育和触动。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京师律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法律六进”。在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公益法律服务中,京师律所律师的参与度很高。
另一个例子是,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京师律所持续开展重点公益项目28项。其中,公益慈善捐赠总额共计600余万元,包括抗疫救灾、爱心募捐、高校教育基金、定向援藏基金等。
2021年,京师律所携手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四川凉山州检察院等走进凉山,为凉山儿童筹集物资数百万元,开展24场法治公益讲座,惠及1万余人,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王凤梅
Q:我们也了解到,京师律所中积极参加党建活动、积极做公益的往往是收入比较高的群体,譬如高级合伙人。您如何看这种现象?
宋晓江
A: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也认为这当中自有其因果规律。从表面上看,参加这些活动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和心血,而且没有报酬,似乎并不划算。但我认为,一个热心于律所的变化、有主人翁精神、乐于助人的人,肯定是眼界宽、心胸广、格局大、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会受欢迎。同时,党建和公益活动往往也是政府支持、社会需要的好事。律师在参与党建和公益活动时,既能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也经常会接触到很多与我们工作高度相关的群体,比如各级政府机关、公检法机关、企业单位、高校师生、社会大众等。在交往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提升我们的表达,对于个人执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王凤梅
您说得很有道理。凡是利他的人、奉献的人、以长期主义看事情的人,最终得到的不会少。他们往往能够成为能量交换的中心、资源交流的中心,成为被大家喜闻乐见的人。
宋晓江
您说得对。我常说做律师就是做品牌、做形象、做口碑。自私自利、没有胸怀、没有格局的人,业务也不可能做好。而如果某位律师对待党建活动、公益活动都很积极,而且不论分内事还是分外事都好好干,其口碑形象自然就不一样。我们京师律所的律师如果能够从京师律所的党建平台出发,走向社会,深入到基层里、扎根到群众中做“人民的律师”,这份事业就更有脚踏实地的感觉。正因此,我始终主张律师要去做公益,并在这些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近年来,京师律所的一批批青年律师也都是遵循这样的价值观成长起来的。
王凤梅
Q:看来京师律所是在用价值观和文化引领青年律师成长。这也让我想到,做品牌要扎根,只有扎根才能成长出有实力的品牌。当然,京师律所作为一家规模大所,除了有党建引领和专业服务之外,还需要通过中台建设将品牌有效地贯彻到各个分所当中,形成合力。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京师律所的管理架构?
宋晓江
A:京师律所的管理由党委会负责全方位领导,把握大局和方向,管委会负责律所的整体管理经营。京师律所的一大特点是党委会和管委会人员高度重合,只是在各个层面的分工有不同。
当然,党委会下面设有专门的办公室,由专人来负责相关的工作;各地分所也是精挑细选,安排有党务行政经验的负责人来负责党建工作。京师律所的党建办公室有权协调京师律所的所有行政部门来参与党建相关工作。京师律所一直以来还有个传统,即优先保证党建经费,其他经费都可以节俭。
管委会方面则下设执业纪律委员会、分所协调管理委员会、文化品牌委员会等,并设有市场部、风控部、分所协调部、文化品牌中心等十几个职能部门,用中台建设来保证品牌的统一性。
此外,还有一项制度是京师律所品牌和管理统一性的重要保障——分所设立时,其行政、风控、品牌文化、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人员都要到京师律所总部轮岗几个月。京师律所对于行政团队的各个岗位也有非常细致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总部的行政团队会有专人对来轮岗的同事进行带教,确保来轮岗的分所同事们能够在工作中完全掌握京师律所的制度和要求,他们回到各自的分所后就可以层层复制,把京师律所的理念、品牌和服务贯彻下去。所以,京师律所的一体化和总分所联动做得很好。
王凤梅
Q:谈到分所管理,我们知道,京师律所在不久前成立了通州分所。京师律所为何会在同一座城市设立分所?您又为何要亲自负责通州分所的筹建工作?
宋晓江
A:同城设分所,此前是没有先例的。但京师律所之所以决定在通州设立分所,是看到了通州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价值。2012年时,北京就提出了要把通州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并作为纾解北京城市功能的重要目标。前几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也迁到了通州。随着四套班子各个机关的大批人员入驻,以及大量企业、金融机构等的迁入,通州的城市建设、征地搬迁乃至后续的招商引资等工作都需要法律服务。
另一方面,通州曾经是北京的远郊区县,律师人数相对较少。在京师律所通州分所入驻前,通州当地的注册律师只有四五百人,很难满足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法律服务需求。面对通州当下和未来快速增加的法律服务需求,原有的律师力量不足,像京师律所这样的大所就有责任到那边设立分支机构。京师律所优先布局在通州的原因,就是为了响应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经济文化全方位发展的需要。京师律所党委会、管委会在综合考虑后,决定把我这个老同志派去担任通州分所的主任,而且我住得也近(笑)。未来几年,我的目标就是要把京师律所通州分所办好,真正能够为通州的发展贡献法治力量,这也是我们律师的使命和职责。
王凤梅
Q:我们还了解到,京师律所全国体系共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近60人,您本人也从今年起担任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您能否介绍一下京师律所全国体系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履职的?
宋晓江
A:律师作为代表、委员,通过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在拓宽自己视野的同时,也应当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
近年来,多名京师律师分别当选不同市、区(县)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社会优势,关注民生、深入调研,积极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彰显了京师律师履职尽责、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京师律所全国体系的律师中共有各市区级党代表2人、人大代表14人、政协委员39人。他们在今年地方两会中携80余份议案、提案参会,内容涉及营商环境、司法改革、社会民生、新业态发展等热点话题。
这表明京师律所律师正在被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广泛接纳和认可,也能让京师律所律师更多地走入到群众中去,更好地进行参政议政工作。
王凤梅
Q:能够为各种业态的发展建言献策,本身就代表着京师律所专业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从业务角度来看,您认为有哪些业务领域可以称得上是京师律所的特色或优势业务领域?
宋晓江
A:优势专业的本质要靠人才。京师律所目前拥有8000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集中了很多优秀的律师,其中很多是海外深造学成归国的博士,也有很多是拥有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资格的高学历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为京师律所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要论京师律所的优势业务领域,首先是在刑事辩护领域,京师律所非常具有竞争力。在过往的很多重案要案里,都有京师律所律师参与的影子。
同时,在行政法律事务领域,如征地、搬迁、行政诉讼等,我们既是很多地方政府的法律顾问,也代表老百姓在合法合理的维权上做了很多工作。
在婚姻家事、劳动社会保障、房地产建设项目等业务上,因为京师律所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年律师加入后,这些业务做得比较多,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的优势项目。或许有人觉得做这些项目听起来不够“高端”,对此我并不认同。什么叫高端业务?把老百姓的事解决好了,就是高端业务。青年律师应当扎根于群众,把老百姓服务好。
当然,在知识产权、公司法律事务、破产重组、金融与资本市场业务等领域,京师律所近年来也做了很多比较好的案件。总的来说,我们在13个专业领域、18个行业领域都做得比较好。
王凤梅
Q:看得出来,宋书记确实对京师律所的专业如数家珍。您不仅是京师律所的党委书记和高级合伙人,也是刑事辩护和重大商事诉讼领域的一位资深律师。在您看来,京师律所是如何为律师的专业能力赋能的?
宋晓江
A:对此我最有感触的,就是京师律所从发展中期至今,培训都做得很好。在我的印象中,京师律所超300人参加的大型培训至少有20余场。2016年至2018年,我们邀请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来律所讲课8次。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和最高检在京师律所联合举办了3天的培训活动,每天都有四五百人参加。
同时,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我们自行组建了专业队伍来为律师赋能,譬如说前面提到的刑委会。京师律所的刑委会是全国一盘棋,由总部来搭台,对京师律所全国的刑事律师进行全覆盖,我们会组织丰富的专业研讨、案件分析活动供青年律师学习。
同时,为了助力青年律师发展,京师律所专门成立了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由总部牵头,把京师律所全国的青年律师又连接到一起,专门进行培训。
王凤梅
Q:京师律所近年来已经开始发力涉外业务,也已经在海外设立了13家办公室。您前面也提到,京师律所在国内的规模化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否意味着国际化将成为京师律所下一个阶段的重点战略?
宋晓江
A:近两年因为疫情,我们的海外战略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国际化的方向并没有改变。我们第一家海外办公室是2015年于波兰创立的,可以说很成功,这家办公室还承办过“一带一路”的相关会议。2015年以后,我们在欧洲其他国家和非洲相继设立了不少办公室。
目前,京师律所有10余位律师入选了北京市涉外律师人才库。此外,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京师律所在法律服务专题展上与多家律所集体亮相,充分显示出我国优秀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未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会更高,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会越来越多,对外开放力度会越来越大。所以,国际化仍是京师律所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把它要做好做实,形成我们在海外的完整的服务体系。
王凤梅
Q:疫情确实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和影响。在您看来,新冠疫情给律师行业的业态带来了哪些危与机?京师律所有哪些布局和举措来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挑战?
宋晓江
A:疫情的这三年,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对京师律所,特别是北京总所,影响很大。
不过,疫情虽然影响重大,但也是机会,只是看我们如何应对和适应。对京师律所来说,疫情让我们在线上办公、线上开庭的新技术、新系统、新平台方面做得更加完善了。
此外,疫情带来的影响也会让社会各个方面都深入思考,在规划、政策引导、新型业态打造、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都会带来新变化,产生新行业,制定新规则。如果我们律师有判断力和眼光,提前涉足这些新业态和新方式,或许将获得新的机会。
王凤梅
Q:宋书记对于危与机的认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我们最后还是回到京师律所的话题,您前面谈到的种种,都让我们觉得京师律所的背后有高人(笑)。您认为京师律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您如何评价京师律所这个团队?
宋晓江
A:关于京师律所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自己也进行了很多思考。前两年,有一位党校的领导来我们京师律所考察,在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后,他给出的判断是:京师律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党建。具体就是五个力: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影响力、生产力。
说到底,京师律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党建来进行队伍建设的能力。
而谈到京师律所的团队,我认为很难能可贵、也让我特别感动的是,10位创始合伙人今天都还在京师律所。我们在一起,从青年人奋斗到中年人,再到如今头发也开始白了,但我们依然如亲兄弟一般。这样的凝聚力,我认为就是京师律所的合伙人精神。这样的精神与凝聚力也影响了我们下一批的合伙人后辈。如果没有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以及大家对未来共同的预期、眼光、格局和包容性,我想,京师律所也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我把京师律所的合伙人精神总结成“共担、共创、共享、共荣”的精神。什么叫共担?我们最早的合伙人投资京师律师大厦的勇气和共同担当就是共担。而后,我们共同创造价值,也共同享受京师律所创造的成果。这个享受成果不是指我们分多少钱,而是指共同享受做一件大事的愉悦。
共荣,就是珍惜京师律所的荣誉。我可以说,京师律所合伙人对于京师律所品牌的爱护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就算偶有矛盾,大家也都会有大局意识,共同维护京师律所的品牌与荣誉。
王凤梅
请宋书记您报一下京师律所这10位创始合伙人的名字吧,他们都是京师律所功勋簿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笑)。
宋晓江
好的,他们是:我们的现任主任——张凌霄主任、我们的老主任——黄振中主任,以及林才红主任、执行主任杨建华主任、邵雷雷主任、李建平主任、王冠舜主任、蔡春雷主任、刘宏辉主任,最后就是我(笑)。
王凤梅
10个人,用8年的奋斗,把京师律所干成了如今这样的规模大所。您们10位的梦想和在行业中的自我实现确实令人感动,也让我很有共鸣。京师律所的“魂”是党建,京师律所的“道”是合伙人精神,这“魂”与“道”构成了京师律所的品牌内核,也和我们“V品计划”的“3V”——“Value”创造价值、“Vision”美好的愿景与目标、“Victory”创造成功非常契合。非常感谢宋书记与我们分享京师律所发展的卓越之道,让我们共享行业发展的专业、规律和成果,能够联手建设法律服务业更良性的生态。再次感谢宋书记!期待与您通州再见!
宋晓江
感谢律新社的邀请,让我们通州见!